[实用新型]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3024.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9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淼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ifi 可控硅 调光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包括电源模块、WiFi控制模块、可控硅调光模块、电源采集模块和单片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WiFi控制模块、所述可控硅调光模块和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WiFi控制模块和所述可控硅调光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其通过可控硅调光模块对LED进行亮度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具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LED灯具无线控制的方式有蓝牙控制、ZigBee控制和WiFi控制。蓝牙和WiFi已经成为目前市面上智能手机的标配,只需在灯具中添加低功耗蓝牙或者WiFi调光方式,通过应用软件,终端消费者就可以简单地去控制灯光的开关、强弱。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促使大量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去进行应用APP的开发,WIFI控制的调光技术也是基于这样的APP应用才得以实现。与蓝牙控制不同的是,WIFI控制可以实现更远的距离,控制端和实际终端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也可以进行控制,而且WIFI控制可以实现组网群控功能。
LED调光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前沿切相(可控硅调光)、后沿切相(MOS管调光)、DALI调光、DMX调光灯,前沿调光就是采用可控硅电路,从交流相位0开始,对输入电压进行斩波,直到可控硅导通时,才有电压输入,其原理是调节交流电每个半波的导通角来改变正弦波形,从而改变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以此实现调光的目的。
前沿调光方案具有调节精度高、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容易远距离操纵等优点,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劣势是其调光性能较差,通常导致调光范围缩小,而且因为可控硅半控开关的属性,只有开启电流的功能,而不能完全关断电流,即使调制最低依然有弱电流通过,而LED微电流发光的特性,使得用可控硅调光大量存在关断后LED仍然有微弱发光的现象存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其通过可控硅调光模块对LED进行亮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其以WiFi无线的控制方式实现了LED灯具远距离的控制,也能够处理人不在现场的异常情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WiFi的可控硅调光控制盒,通过可控硅调光模块对LED灯具亮度明暗进行调节,包括电源模块、WiFi控制模块、可控硅调光模块、电源采集模块和单片机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WiFi控制模块、所述可控硅调光模块和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WiFi控制模块和所述可控硅调光模块电性连接,其中:
所述电源采集模块包括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火线端通过电阻R37与光电耦合器PC1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零线端依次通过电阻R38和二极管D6与所述光电耦合器PC1的2管脚电性连接;
所述可控硅调光模块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33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3接电源;
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1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PC1的4管脚一路到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C1的4管脚另一路到电阻R36到电阻R35到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C1的3管脚与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未经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3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