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外科术后病人助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6257.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1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肖薇薇;李肖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G5/00;A61G5/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外科 术后 病人 行装 | ||
一种胸外科术后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座椅(1)和用于盛装引流桶的承托筐(13),在座椅(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所存在的、患者行动时,输液杆、引流桶等安放的问题,以及患者中途休息的问题,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外科术后病人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使得术后早下床成了趋势,一般胸外科病人术后,需要携带引流桶、尿袋、止疼泵等,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病人一边需要拿着悬挂吊瓶的输液架,一边还要考虑引流桶等放在哪,或者另一只手需要提拉引流桶,总之十分的不方便,另外,下床行动的患者,一般不能行动太长时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但是目前患者中途休息都需要找到病房公共区域的公共座椅或者由家属额外准备一个凳子备着,非常不方便,如果是患者一个人行动,则上述动作很难一个人实现,成为术后康复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外科术后病人助行装置,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胸外科术后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座椅1和用于盛装引流桶的承托筐13,在座椅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
座椅1包括四根立柱1-1、一块座板1-2和一个靠背横杆或横板1-3,四根立柱1-1设置在座板1-2的四角,靠背横杆或横板1-3位于后部的两根立柱之间;
在所述四根立柱1-1上设置有插接孔1-1-1;
在所述四根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承托筐13的挂接机构;
所述挂接机构包括开在立柱上的挂接槽4和设置在挂接槽内的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立杆5、滑动帽6和上顶弹簧7;
所述挂接槽4包括前槽4-1和后槽4-2,后槽4-2与前槽4-1连通,后槽4-2的深度H大于前槽4-1的深度L;
立杆5设置在后槽4-2内,滑动帽6套在立杆5上且能相对于立杆5做上下移动,上顶弹簧7套在立杆5下部,上顶弹簧7上端连接滑动帽6底部,上顶弹簧7下端连接后槽4-2底部,上顶弹簧7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滑动帽6的顶端凸出于前槽4-1的底面A;
滑动帽6的侧面设置有横向扳动筒8,横向扳动筒8伸进立柱1-1侧面的竖向滑孔9内,且能沿着竖向滑孔9上下移动;扳动杆10穿过竖向滑孔9后伸进横向扳动筒8内且能相对于横向扳动筒8做横向的伸缩动作;
在立柱1-1的外壁、竖向滑孔9的开口两侧设置有用于临时卡住扳动杆10的限位块11,当限位块11限位扳动杆10的时候,滑动帽6的顶端低于前槽4-1的底面A;
在前槽4-1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固定横杆12;
用于盛装引流桶的承托筐13的侧面设置有“C”字形挂件;
“C”字形挂件包括上杆13-1、竖杆13-2和下杆13-3;上杆13-1和下杆13-3设置在竖杆13-2的上下两端形成“C”字形结构;
固定横杆12为能刚好卡在“C”字形挂件的上杆13-1和下杆13-3之间的结构;
固定横杆12的顶部距离前槽4-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K)满足刚好容纳“C”字形挂件挂件通过。
横向扳动筒8内设置有横拉弹簧14,横拉弹簧14一端连接滑动帽6的侧面,另一端连接扳动杆10。
扳动杆10的外端设置有横向拉柄10-1,横向拉柄10-1与扳动杆10垂直并与扳动杆10形成“T”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6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扫车侧扫装置
- 下一篇:一种UV-A固化与UV-C消毒一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