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阶梯式建筑群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71945.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6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辉;冯启浩;谭锡健;李云锋;王家武;郑汝飞;苏龙泉;李东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维智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8 | 代理人: | 赵晓慧 |
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州市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建筑群 室外 自然 收集 再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阶梯式建筑群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包括将建筑群按不同的标高设置成阶梯形式的引流通道、透水区域、蓄水设施及基坑垫层,透水区域包括绿地或透水道路,透水道路包括透水砖、透水垫层、中粗砂层;蓄水设施包括弃流井、过滤井、模块蓄水池,模块蓄水池设有进水井和出水井,弃流井的雨水进口与引流通道连通,弃流井的弃流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弃流井的收集雨水出口与过滤井进水口连通,过滤井出水口与进水井上部连通,出水井设有提升泵并与回用水管网连通;本实用新型环保且成本低,组装过程简单,工期短,维护便捷、抗渗防漏性能卓越、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然水收集领域,尤指一种阶梯式建筑群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从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来说,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进程迫在眉睫;室外自然水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雨水收集池或砖砌雨水收集池的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工期长,施工中易发生基坑垮塌等安全事故,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雨水收集池或砖砌雨水收集池抗震、抗裂性差,容易产生渗漏,使用寿命短;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材料废弃后无法回收,后期的养护麻烦,需要定期防空清理水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施工快速简便、安全环保,使用中不易损坏、容易养护、使用寿命长的阶梯式建筑群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阶梯式建筑群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包括将建筑群按不同的标高设置成阶梯形式的引流通道、透水区域、蓄水设施及基坑垫层,透水区域包括绿地或透水道路,透水道路包括透水砖、透水垫层、中粗砂层;蓄水设施包括弃流井、过滤井、模块蓄水池,模块蓄水池设有进水井和出水井,弃流井的雨水进口与引流通道连通,弃流井的弃流出水口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弃流井的收集雨水出口与过滤井进水口连通,过滤井出水口与进水井上部连通,出水井设有提升泵并与回用水管网连通,蓄水设施还设有控制器和设置在模块蓄水池内的水位传感器,提升泵、水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监测控制蓄水设施蓄水、放水、补水。
进一步的,模块蓄水池由若干个聚苯烯雨水收集模块组装而成,模块蓄水池外包裹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外侧设置厚度80mm-120mm的聚苯板保护层。
进一步的,弃流井中部设有不锈钢过滤网及弃流板槽,弃流井的收集雨水出口位于弃流井的下部。
进一步的,过滤井内设有多孔陶瓷滤料,过滤井进水口位置高于过滤井出水口。
进一步的,进水井底部设有排泥泵,与排泥管一端连通,排泥管另一端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排泥泵与控制器连接,受控于控制器。
进一步的,模块蓄水池内还设有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水管、阀门及抽水泵,反冲洗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受控于控制器。
进一步的,透水垫层为粒径5-10mm的米石,铺设厚度为130mm-180mm。
进一步的,基坑垫层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厚度80mm-120mm的C15混凝土垫层、厚度180mm-250mm的C25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80mm-120mm的中砂找平层,C25钢筋混凝土底板中采用12@200双层双向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模块蓄水池采用聚苯烯雨水收集模块组装而成,蓄水池的形状可根据需求任意组合,不受场地限制,模块可回收重复利用,环保且成本低,组装过程简单,工期短,维护便捷、抗渗防漏性能卓越,聚苯烯雨水收集模块运输非常方便,既节省了运输空间,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水质也更加稳定;室外自然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不仅实现了收集及再利用,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作用,同时还达到了减缓城市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71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机电管线叠合板
- 下一篇:一种公路夜间提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