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污染土壤热解脱附修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62022.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5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南;傅卫皓;朱志华;黄伟坚;张雪莹;李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9C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解脱 修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受污染土壤热解脱附修复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包括处理箱,处理箱左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处理箱顶部位于进料斗右侧固定设置有燃料箱,燃料箱的一侧设置有燃料管,燃料管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内部上方;通过设置导料板便于下料,挡料板底部的齿板和齿辊对土壤进一步进行翻动,提高修复效率;通过设置燃烧板和空气净化器,便于将土壤内的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质,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分解成低分子的烟气,通过空气净化器除尘、冷却和净化处理,使烟气达到可排放标准将其排出;修复液增压泵将修复液箱内部混合有微生物的混合液,泵至喷淋头给土壤降温并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受污染土壤热解脱附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受污染的土壤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造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破坏了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水体或大气发生次生污染),并可通过食物链对生物和人类构成危害。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与土壤中其它物质发生一系列吸附、置换、反应、结合等作用,这些过程多数为不可逆的,因此作用后形成的难溶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就极难恢复,被某些重金属、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可能需要100~200年才能够恢复。因此,污染过的土壤必然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通过食物链的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受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和热处理法。采用物理修复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方法简单,能有效清洁土壤,但费用昂贵,不适于大面积应用;化学修复法是将受污染土壤中难降解的化合物进行消除、中和除去,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其它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和去除土壤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但处理过程相当漫长,同时不是所有受污染的土壤都适合此类方法;热处理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在高温进行热处理,但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是焚烧、直接用高温气化方式,这种方法能耗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污染土壤热解脱附修复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污染土壤热解脱附修复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左侧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处理箱顶部位于所述进料斗右侧固定设置有燃料箱,所述燃料箱的一侧设置有燃料管,所述燃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内部上方,所述燃料管位于所述处理箱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燃烧板,所述燃料箱右侧固定设置有修复液箱,所述修复液箱位于所述燃料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修复液增压泵,所述修复液增压泵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修复液箱连接,所述处理箱内上方位于所述燃烧板右侧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修复液增压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箱内底部固定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处理箱背部固定设置有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通过净化管与所述处理箱顶部连通,所述处理箱右侧壁位于所述输送机构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底部中间开设有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底部固定设置有最少四个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处理箱内底部的若干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之间设置有传送带,所述处理箱前侧左下方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所述输送辊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部左侧壁倾斜设置有导料板。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顶部位于所述进料斗右侧固定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底部固定设置有齿板。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部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方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部转动设置有齿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62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