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7426.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睿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13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扩散 光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包括由透明光学塑料材料制成的板体,其中,板体中设置有具有一定长度的散射材料段,所述散射材料段的内芯的折射率高于所述板体的折射率,光线进入散射材料段的内芯后容易发生全反射。上述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采用玻璃纤维或者短光纤纤维作为散射材料,或者采用传统扩散粒子与玻璃纤维或者短光纤纤维共同作为扩散材料,添加至透明材料本体中,达到增强扩散能力的目的,且可以改善扩散板的刚性、耐冲击性、耐温性和阻燃性,从而更适于应用至LED灯具、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等光学器件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散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
背景技术
传统扩散板为提高其光学扩散性,一般在材料中添加与材料本体折射率有差异的扩散粒子,当光线在材料本体中传播时遇到扩散粒子后产生多次折射和反射现象,从而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
传统扩散板材料中,一般扩散颗粒2'为球形,粒径在1到20微米,光线在扩散板1'中传播时遇到扩散颗粒2',改变传播方向,从而达到扩散的效果,如图3所示,扩散的效果和光线在散射介质中沿光线入射平面传播的距离有关,一般传播距离越长,扩散效果越好。这种光线的横向传播是依靠光线遇到扩散粒子产生折射和反射来改变光线传播方向来达到光线横向传播的效果。为了使光线尽可能多的横向传播,需要增加扩散粒子的浓度,使得光线在传播时尽可能多的改变传播方向。但是由于光线遇到扩散粒子时反射或者折射的方向的随机性,往往扩散粒子浓度越高,反射和背向散射越强,造成扩散材料的透过率快速降低,并增加了光线在材料本体中由于吸收带来的损耗,因此传统扩散材料需要精确控制材料中扩散粒子的浓度,来达到透射率和扩散效果的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降低光线的损耗,提高扩散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包括由透明光学塑料材料制成的板体,其中,板体中设置有具有一定长度的散射材料段,所述散射材料段的内芯的折射率高于所述板体的折射率,光线进入散射材料段的内芯后容易发生全反射。
特别地,散射材料段为由玻璃纤维或者短光纤纤维制成的一个个小段。
特别地,一定长度的取值为0.5mm~10mm。
特别地,散射材料段的朝向顺着或斜向板体的长度方向。
特别地,板体中增设有扩散粒子,扩散粒子与散射材料段混杂在一起。
特别地,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μm~20μm。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采用玻璃纤维或者短光纤纤维作为散射材料,或者采用传统扩散粒子与玻璃纤维或者短光纤纤维共同作为扩散材料,添加至透明材料本体中,达到增强扩散能力的目的,且可以改善扩散板的刚性、耐冲击性、耐温性和阻燃性,从而更适于应用至LED灯具、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等光学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中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增强扩散光学扩散板中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扩散板中光线传播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睿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睿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7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垫片
- 下一篇:一种设有复合型主密封条的刀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