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辅助工装和针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7337.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1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胜;王明京;石凤伟;南世乾;杨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温春艳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工装 针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安全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工装和针刺机。所述辅助工装包括本体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用于引导针刺机的针刺入待测电芯的针刺孔,所述本体用于安装在所述针刺机的测试板上,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本体能够共同对所述待测电芯进行定位装配,并且所述定位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针刺孔对准所述待测电芯的待刺点。所述辅助工装通过设置定位件和本体,使得定位件和本体能够共同对待测电芯进行定位装配,还有利于对同一规格的待测电芯进行规范化定位,而且还在定位件上设置有针刺孔,有利于提高针刺试验时针的针刺位置和针刺方向的精准性,从而提高了针刺试验的数据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安全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工装和针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锂电池在出现电芯被刺破的故障工况下的安全性能,需要采用针刺试验来模拟该故障工况,也就是通过针刺入待测电芯以形成短路点,使得整个电芯的能量都会通过该短路点在短时间内释放(最多会有70%的能量在60S内释放),以观测电芯在该短路点处可能会出现的热失控等情况。针刺试验的具体操作如下:先将待测电芯放在针刺机的针刺工作台上,使得待测电芯的侧壁抵靠在针刺工作台的竖直设置的测试板处,然后,调节针刺工作台的针沿水平方向进行直线型移动,也就是沿垂直于测试板的板面方向靠近待测电芯,直至针刺入该待测电芯为止,以使得待测电芯在该刺入点处形成短路点,则针刺机的测试单元能够通过安装在待测电芯上的温度传感器来及时测量该短路点处的温度变化,或者是,针刺机的测试单元能够及时测试该待测电芯的电压变化等各种信息参数,这就为电芯的安全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数据。
但是,现有的针刺试验一般直接将待测电池放在测试板处,操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来确定待测电芯的最终放置位置,无法保证针刺入待测电芯的待刺点,而且针刺方向可能与待测电芯的厚度方向偏差较大,造成了针刺试验的数据不可靠,此外,相同规格的待测电芯需要多次针刺试验时,每次都需要操作人员重新找准待测电芯的放置位置,操作复杂,测试效率低,还无法保证每个待测电芯的针刺位置和针刺方向保持一致,试验数据的可信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辅助工装和针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刺机对电芯进行针刺试验时因待测电芯靠操作人员现场观察来确定放置位置导致的针刺位置和针刺方向不精准、可重复性差、效率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辅助工装,所述辅助工装包括本体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用于引导针刺机的针刺入待测电芯的针刺孔,所述本体用于安装在所述针刺机的测试板上,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本体能够共同对所述待测电芯进行定位装配,并且所述定位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以使得所述针刺孔对准所述待测电芯的待刺点。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孔板、散热板以及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本体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选择地安装所述孔板和所述散热板,所述孔板包括所述针刺孔,所述散热板包括与所述孔板的所述针刺孔对应设置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针刺孔的横截面积。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具有不同孔径的所述散热孔的多个所述散热板。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主板以及具有不同孔径的降温孔的多个降温板,所述主板与所述定位板平行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主板与定位板分别抵住所述待测电芯的相对两侧,所述主板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可选择地安装任意一个所述降温板,多个所述降温板与多个所述散热板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降温板的所述降温孔的横截面积设置为跟与该降温板对应设置的所述散热板的所述散热孔的横截面积相等。
可选的,所述本体包括调节件,所述主板通过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定位板距离可调地连接,以使得所述主板能够与所述定位板共同对所述待测电芯进行支撑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7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切换UV上光灯结构
- 下一篇:烧结含油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