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5109.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倩茹;刘晓华;曹诗定;徐盼;韦彬;唐皓;谢贞明;田蕾;谢永毅;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D1/00;E02D29/05;E02D27/32;E02D27/52;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 代理人: | 彭年才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行车 共建 结构 | ||
1.一种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主梁、桥墩、框架式的隧道结构、桥梁桩基以及变形协调桩;所述隧道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主梁的正下方,两者在平面上的中心线对齐;所述桥梁主梁的顶面作为桥面的双向通道;所述隧道结构包括连成一体的隧道顶板、隧道侧墙、隧道中墙以及隧道底板;所述隧道顶板、隧道侧墙以及隧道底板共同围成两个不同方向的行车通道,所述两个行车通道通过所述隧道中墙相隔,所述桥墩的顶端支承所述桥梁主梁,其底端与所述桥梁桩基的顶端连接;所述隧道顶板的两端分别与桥梁主梁两侧的所述桥墩连接,所述隧道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桥梁主梁两侧的所述桥墩的底端连接;所述隧道侧墙的两端在纵向与桥梁主梁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桥墩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主梁为梁式桥,所述桥梁主梁包括桥梁上部结构以及桥梁下部结构,所述桥梁主梁采用预制构件,所述桥梁下部结构采用盖梁接三根柱式桥墩的形式,两侧边的所述桥墩的中心线分别与位于两侧边的所述隧道侧墙的中心线对齐;位于中间的所述桥墩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墙的中心线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桥墩的下方均对应连接有一桥梁桩基;所述桥梁桩基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桥墩直径,所述桥墩与桩基在隧道底板处连接转换;当所述桥墩直径与所述桥梁桩基直径相同时,所述桥墩与桥梁桩基的钢筋进行有效连接,所述桥梁桩基兼做隧道抗浮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墙的厚度不小于所述桥墩的直径,所述隧道顶板、隧道底板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隧道侧墙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墙范围内的所述桥墩的纵向主筋及螺旋箍筋不中断,从所述隧道侧墙顶部一直延伸至隧道侧墙底部,并对所述隧道顶板的顶面以上1m范围内的纵向主筋进行箍筋加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挑出隧道侧墙形成隧道外挑底板,所述隧道外挑底板凸出所述隧道侧墙的长度不小于0.5m与0.3倍桥梁桩基直径两者中的较大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下方设置多个变形协调桩,所述变形协调桩的直径为0.8m~1.2m,所述变形协调桩之间的间距在纵向以及横向上均采用线性渐变值,距离所述桥梁桩基越近,所述变形协调桩之间的间距越小,距离所述桥梁桩基越远,所述变形协调桩之间的间距越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桩基及隧道底板下方的变形协调桩兼做隧道地基处理桩及抗浮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隧共建结构在所述桥梁主梁两端设置轻型桥台,所述轻型桥台的桩基与所述隧道侧墙对齐,并在所述轻型桥台外侧设置分离式挡土墙,所述轻型桥台只承受竖向荷载,所述分离式挡土墙承受侧向水土压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车的桥隧共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主梁、桥墩自重作为隧道抗浮压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51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