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砌体墙的预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9601.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哲;王雪松;邓明科;卜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金艳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砌体墙 预制 延性 混凝土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体墙的预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装置,包括预制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层;高延性混凝土墙板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凹槽,栓钉的一端预埋在凹槽的底面,另一端预留在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外;凹槽以外部分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上设置有用于植入锚固件的预留孔;粘结材料浇筑在凹槽中形成所述的粘结材料层,粘结材料层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层形成预制结构,其中高延性混凝土的高韧性、高抗裂性及高耐损伤能力,与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配合能有效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抗震与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砌体墙的预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砌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基础建设中。而现存的砌体建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老旧砌体结构建造年代久远,难以满足现行的抗震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自建砌体结构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抗震设计,其结构布置随意,构造形式多样,不能满足抗震需求。近十年我国的历次震害表明,缺少抗震措施的砌体结构难以在强震中生存,迫切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以提升其抗震能力。
目前的传统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改变结构体系法、粘贴复合材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法、综合加固法以及增设耗能、隔震装置的消能减震法等,然而传统的加固方法对环境影响大,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无法短时间内完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砌体墙的预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装置,解决现有砌体墙加固方法和装置易受到环境影响、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砌体墙的预制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装置,包括高延性混凝土墙板、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层;所述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凹槽,所述的栓钉的一端预埋在凹槽的底面,另一端预留在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外;所述的凹槽以外部分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上设置有用于植入锚固件的预留孔;粘结材料浇筑在凹槽中形成所述的粘结材料层,所述的粘结材料层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同。
具体的,所述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包括多个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单元,每个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母槽和公槽,多个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单元通过公槽和母槽无缝拼接成高延性混凝土墙板。
优选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单元长为600~1200mm、高为300~1000mm;凹槽底部的墙板厚度为15~20mm,凹槽以外的墙板厚度为20~40mm或40~100mm;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为5~15mm。
优选的,沿砌体墙高度方向上的两个相邻预留孔之间的间距为100~400mm。
优选的,两相邻预埋栓钉的水平间距为200~400mm、竖向间距为100~300mm。
具体的,所述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为一字型或L型,L型墙板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凹槽。
具体的,所述的高延性混凝土墙板内设置有多道纤维网格布,纤维网格布的束与束之间的距离为5~30mm。
具体的,所述的钢筋为膨胀螺栓或螺纹钢筋。
具体的,所述的粘结材料为高延性混凝土、水泥砂浆、灌浆料、抗裂砂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层形成预制结构,其中高延性混凝土的高韧性、高抗裂性及高耐损伤能力,与栓钉、锚固件和粘结材料配合能有效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9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塑产品成型加热设备
- 下一篇:一种层叠堆放式周转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