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模式识别的可抗强电磁干扰光纤传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351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6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红;许瑞锋;翟羽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德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H04N5/225;H04N5/232;H04N7/18;H04B10/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赖婉婷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模式识别 可抗强 电磁 干扰 光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模式识别的可抗强电磁干扰光纤传像系统,包括光源设备、物镜、成像设备、智能移动平台和具有模式识别的智能信息处理设备,物镜用于接收需要观察的场景的图像信号,成像设备与物镜之间通过光纤传像束连接,光纤传像束用于接收物镜的图像信号,成像设备接收来自光纤传像束的不同的图像信号并将其形成各种图像,物镜由智能移动平台控制移动,智能信息处理设备用于对成像设备传输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模式识别,并显示经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该光纤传像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光纤传像系统的尺寸过大、且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或者长距离下无法传递图像、以及因图像不清晰而导致工作人员误判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传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模式识别的可抗强电磁干扰光纤传像系统,可用于医疗、军事侦查、化工等领域,特别是涉及到需要对图像信息进行判别,或者在具有强电磁干扰、核辐射、高温有腐蚀等人体无法靠近的外在条件下需要进行图像传递,采用此光纤传像系统可进行远距离观察。
背景技术
光纤传像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的临床诊断以及军事上的监视活动,当所需要的观测的部位狭小或者在人体无法靠近的区域时,如人体内部,亦或在有毒、具有强电磁干扰以及核辐射的条件下,这就需要直径极细或能抗强电磁干扰的光纤传像束来传输图像。目前的所使用的管径一般在6mm左右,不利于在更小的人体内部使用;且使用的光纤束大都使用的是普通的塑料光纤,其损耗大以至于只能短距离传输,不适用于军事监视活动;并且在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图像时,其画质依旧无法达到使人们满意的地步,以至于当运用在医疗上时,有时会导致医务人员对病况的误判,或者观察的时间过长,对患者造成不适。或者当运用在军事上时,有时因外部环境恶劣导致工作人员更难辨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光纤传像系统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模式识别的光纤传像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模式识别的光纤传像系统,包括光源设备、物镜、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光源设备用于给需要观察的场景提供照明,所述物镜用于接收所述需要观察的场景的图像信号,所述成像设备与物镜之间通过光纤传像束连接,所述光纤传像束用于接收所述物镜的图像信号,然后将所述图像信号传递给所述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光纤传像束的不同的图像信号并将其形成各种图像,所述光纤传像系统还包括智能移动平台和具有模式识别的智能信息处理设备,所述物镜由所述智能移动平台控制移动,所述智能信息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成像设备传输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模式识别,并显示经处理后的图像信息。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信息处理设备为带有模式识别功能的智能信息处理设备。
优选地,所述智能信息处理设备为计算机。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移动平台为基于树莓派3B+制作的智能小车。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传像束为石英光纤传像束。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物镜为微型物镜,长度为7±1mm,视场角60±5°。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设备为CCD摄像机或CMOS成像设备。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设备包括用于发射光源的光源单元及用于传输光源的导光束,所述导光束与光纤传像束设置在同一根导管内,所述光源单元发射出的光由所述导光束传输用于对所述需要观察的场景提供照明。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传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纤传像束和成像设备之间的目镜和光学卡口,所述目镜与所述光纤传像束连接,所述目镜通过所述光学卡口与所述成像设备连接,所述目镜接收来自所述光纤传像束的图像信号,然后通过所述光学卡口将图像信号传递至所述成像设备。
优选地,所述光学卡口与目镜、成像设备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德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德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3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智能移动终端的门禁调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频RFID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