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6795.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永根;郑大群;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襄银洪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2 | 分类号: | F24F13/32;F24F5/00;F24F13/28;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纺织 车间 加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温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解决了纺织车间内的空调或暖气很难快速的对整个空间进行加热,从而使工人不能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空调或暖气都是固定式加温设备,不能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有效使用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第一移动轮,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温箱,制温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风管,进风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盖,进风管的内部安装有主风机;本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能够直接在工人身边进行加温,从而使工人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工作状态,同时本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能够有效的进行移动,且加温的范围能够有效的进行调节,使用时更加的方便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温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纺织不仅是传统的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三维编织技术,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纺织的场所叫纺织车间。
纺织车间一般有大量的工人进行工作,因而纺织车间的空间一般都比较的大,对于大空间内进行加温一般都是依靠大型的空调或暖气;但纺织车间内的空调或暖气很难快速的对整个空间进行加热,从而使工人不能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空调或暖气都是固定式加温设备,不能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有效的使用;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纺织车间内的空调或暖气很难快速的对整个空间进行加热,从而使工人不能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空调或暖气都是固定式加温设备,不能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有效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加温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第一移动轮,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温箱,制温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风管,进风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盖,进风管的内部安装有主风机,制温箱的内部等距离安装有加热丝层,制温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风锥,制温箱两侧的底部均安装有有出风机构,底座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主加热板,出风机构的一端与主加热板底部的一端相连接,主加热板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副加热板,副加热板底部的一端与主加热板底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机构包括出风管、副风机和第一连接软管,出风管与底座固定相连接,副风机安装在出风管的中部,第一连接软管连接在出风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主加热板包括第一主杆、第一副杆、第一加热盒、第一出气口、第一导气管、第一连接管、第一阀门、第一合页和连接块,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两端的中部,第一加热盒固定安装在第一主杆和第一副杆之间,第一主杆的底部与连接块活动相连接,第一出气口等距离开设有在第一加热盒的两侧面,第一导气管固定安装在第一加热盒的底部,且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软管相连接,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在第一加热盒和第一导气管之间,第一阀门安装在第一连接管的中部,第一合页安装在第一副杆一侧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的,所述副加热板包括第二主杆、第二副杆、第二加热盒、第二出气口、第二导气管、第二连接管、第二阀门、第二连接软管、第二合页和第二移动轮,第二加热盒固定安装在第二主杆和第二副杆之间,第二主杆与两个第一合页相连接,第二移动轮安装在第二主杆的底部,第二出气口等距离开设在第二加热盒的两侧面,第二导气管安装在第二加热盒的底部,第二连接管连接在第二加热盒和第二导气管之间,第二阀门安装在第二连接管的中部,第二连接软管连接在第二导气管的一端,且第二连接软管的一端与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相连接,连接块安装在第二副杆一侧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盖螺纹连接在进风管的顶部,且过滤盖的顶部开设有通口,通口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第一移动轮的上部安装有制动踏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襄银洪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襄银洪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6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自动行走机构
- 下一篇:一种螺栓防碰撞输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