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5012.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2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伟;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30 | 分类号: | D01H4/30;D01H4/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得民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79 | 代理人: | 傅云 |
地址: | 215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纱机 分梳腔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其包括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均包括横截面为扇形的空腔,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的空腔组合形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下通道,所述下通道设置且仅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座上,所述下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下腔体侧壁上的入口;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组合时,所述入口的边缘与所述下腔体座的边缘部分重合在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分梳腔体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了分梳腔体在纺纱时分梳下腔体与输纤下通道端口连接处的工艺误差导致挂花问题,对纱线品质等均有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梳腔体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纺纱器分梳腔体的结构和分梳原理为:纤维条子从喂棉口进入分梳区,经过分梳辊分梳后,纤维通过转移区进入输纤通道至转杯,而比重较大的杂质,在分梳辊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甩入排杂区(排杂导流块为固定结构),被排杂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从排杂口吸走。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下通道部分设置在下腔体座上、部分设置在下通道座上。其不仅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在纺纱过程中,因加工和装配工艺的误差,容易在两部分的下通道座上产生台阶结构,被梳理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挂花,造成纱线粗细不均,断头率高及纱线品质低下,从而导致客户维护成本增加。现有市场上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设备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分梳腔体的定期清理进行维护,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分梳腔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尽量保证下通道的完整及对接光滑度,减少纤维通过下通道时的损耗及挂花现象导致的下通道堵塞,减少客户人工及时间成本,提高纱线产量及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其包括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均包括横截面为扇形的空腔,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的空腔组合形成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设置且仅设置在所述下通道座上,所述下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下腔体侧壁上的入口;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组合时,所述入口的边缘与所述下腔体座的边缘部分重合在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下通道沿一从所述下通道座外侧到所述下腔体侧壁的弧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通道座空腔的横截面的角弧度为120-140°。
优选的,所述下腔体座和下通道座的接触面上沿所述下腔体的轴向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下腔体座与所述入口重合的边缘部分经过打磨形成光滑的弧形导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将下通道及下腔体接口的破断位置,从下通道起始端破开,这样保证了下通道输送纤维口的完整性,且下通道与下腔体安装完成后再对接口处进行抛光打磨,减少腔体内壁毛刺,增加光洁度。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分梳腔体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了分梳腔体在纺纱时分梳下腔体与输纤下通道端口连接处的工艺误差导致挂花问题,对纱线品质等均有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5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盒
- 下一篇: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开架自动开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