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4061.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4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殷金华;金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棉类单 向导 功能 蜂巢 针织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型,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疏水性内层在吸到水分后能通过蜂巢结构将水分吸收到面料外面,同时亲水性表层可以及时挥发水分,而内层面料由于是拒水的,所以没有一点水分残留在内层,达到单向导湿功能,编织工艺独特,设计独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穿着提出了越来越多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单向导湿的面料越来越被消费者喜欢与认可,单向导湿面料的织物一面(一般是贴身内层)保持疏水状态,织物另一面(一般是穿着外层)保持亲水状态,身体的汗汽、水汽从贴身疏水面传导到外层亲水面,通过正反面交织点和织物编织间隙,水汽在面料的正反面形成压力差,很容易通过交织点和织物编织间隙吸到外面,从而使贴身面保持干爽状态,目前单向导湿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类:
1、通过特殊的后整工艺,使织物一面拒水一面亲水。通过后整工艺加工的单向导湿面料,单向导湿的效果很好,但工艺相对复杂,涂层均匀性较难操作控制,而且会影响面料的手感,同时穿着后洗涤多次会失效;
2、通过一面用拒水原料,一面用亲水原料,使织物达到单向导湿的效果。拒水面按材料分:又分为拒水涤纶材料和拒水丙纶材料,因此目前单向导湿面料应用较多的都是化纤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奇数路排列顺序依次包括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偶数路排列顺序依次包括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面料包括亲水性表层和疏水性内层。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织造时,将组织结构设计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亲水性表层采用常规全棉精梳纱,疏水性内层采用拒水浸染工艺处理的全棉精梳纱,由于疏水性内层在吸到水分后能通过蜂巢结构将水分吸收到面料外面,同时亲水性表层可以及时挥发水分,而内层面料由于是拒水的,所以没有一点水分残留在内层,达到单向导湿功能,同时编织工艺独特,设计独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工艺的编织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棉纱前处理的工艺曲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棉纱前处理的工艺曲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精炼漂白的工艺曲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染色的工艺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4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