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3771.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0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姚义;田作华;王天武;肖祥;廖友根;刘浪;王丙吉;蒋华;周祖斌;朱斌;唐毅雨;彭毅;郭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源 河流 隧道 盾构 施工 中的 加固 监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对下穿河道加固并设置监测点。本实用新型对盾构施工结构加固和监测,使盾构区间下穿河流施工实现了高质量安全下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地表下隧道施工,存在多种危险源,如对穿越地下危险源河流隧道施工中,要求需要对特殊施工段的创新施工加固方法,对现有盾构下穿危险源河流隧道施工进行改进,以达到高质量又安全施工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是一种改进的加固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在河道设置砂袋围堰;所述围堰迎水面满铺有止水薄膜;该薄膜上方平铺压紧有砂袋,该砂袋层与层之间搭接错缝;所述河道底部铺设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上浇筑有混凝土层。
所述加固的河道段,每10m设有一断面,纵向在河道中心、两侧边缘及外扩3m处分别埋设有监测设备安装的监测点7。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加固结构,对下穿河道加固并设置监测点。本实用新型对盾构施工结构加固和监测,使盾构区间下穿河流施工实现了高质量安全下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盾构线路与河平面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河流处地质加固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围堰加固止水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的沉降观测点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2-小砂袋,3-混凝土板,4-薄膜,5-钢筋网,6-砂袋围堰,7-监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下穿危险源河流的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加固监测结构,包括在下述工程区间进行的施工实施。
工程概况
盾构区间主要穿越卵石层、泥岩层、砂岩层,区间最大覆土约14m,最小覆土约6m,线路最大曲线半径500m,最小曲线半径300m。最小坡度5‰,最大坡度29.826‰。
盾构隧道在龙灯山出入段线区间范围下穿电力隧道、双龙河。
双龙河为浆砌片石河堤,无河底铺砌,河宽度约10m,深度约4m。盾构隧道覆土约5.8m。
河道下方沿途加固:河道洗瓦堰,埋深与隧道距离6.88米,洞内注浆,控制掘进参数,加强同步、二次注浆,加强地表监测和巡视;雨水管,埋深与隧道距离2.5-5米,洞内注浆;给水管,埋深与隧道距离2-2.5米,洞内注浆;电力管,埋深与隧道距离1.5-2米,洞内注浆;通信管,埋深与隧道距离1.5米,洞内注浆;燃气管,埋深与隧道距离1.5米,洞内注浆;高压燃气管,埋深与隧道距离1.7米,洞内注浆。污水管,埋深与隧道距离3米,洞内注浆。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3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O型圈自动装配装置
- 下一篇:智能环保低压开关柜用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