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坯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2961.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1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存;孙继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24 | 分类号: | B65D25/24;B65D25/10;B65D8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坯运输装置,包括主体内开设有内腔,所述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内腔内两侧均套接有支架,两个相邻所述的支架焊接连接杆,所述的内腔外围的主体内部开设有四个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顶端处卡接有盖板,所述的保温腔内中部通过分割板分割呈第一水温腔和第二水温腔,所述的主体上表面卡接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靠近外围处为螺纹孔;通过设置主体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支架与连接杆,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其不同设施的统一存储设备,在使用时可以更具需要进行组装,可以实现其多样化的组装与使用,从而达到其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坯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现有技术中在铸造完成后,往往会将铸造的工件进行运输到下一工位上进行操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运输设备,仅仅只能对相应的工件进行运输,不同的工件需要不同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使得其使用时的大大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一般都是一个一个进行运输,使得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从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坯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坯运输装置,包括主体内开设有内腔,所述的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内腔内两侧均套接有支架,两个相邻所述的支架焊接连接杆,所述的内腔外围的主体内部开设有四个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顶端处卡接有盖板,所述的保温腔内中部通过分割板分割呈第一水温腔和第二水温腔,所述的主体上表面卡接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靠近外围处为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的主体外围便于处焊接有四个外架,所述的外架上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底端螺纹安装有支杆,所述的支杆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的内腔内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外围的内腔内开设有内圈。
优选的,正面与背面所述的外架之间的主体上均焊接有挂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体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支架与连接杆,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其不同设施的统一存储设备,在使用时可以更具需要进行组装,可以实现其多样化的组装与使用,从而达到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果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连接孔;12-内腔;13-支架;14-连接杆;15-内圈; 16-中心孔;2-保温腔;21-第一水温腔;22-分割板;23-第二水温腔;3-外架;31-第一螺纹孔;32-第二螺纹孔;33-挂钩;34-支杆;3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恒联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2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钢球笼
- 下一篇:一种直线往复式中药材切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