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12917.3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7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余滨宾;朱奕;范亚蓓;周秋敏;秦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内收肌 牵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包括右托板、横向支撑杆以及左托板;所述右托板的形状为“C”形,包括活动段、固定段以及短板,所述固定段套接在所述短板一端,所述活动段套接在所述短板的另一端;所述横向支撑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套杆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套杆中间设有隔杆,所述隔杆将所述套杆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左边有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完全代替两个康复治疗师手动为患者牵伸进行康复锻炼,节约了人力成本;可以随时、多次帮助患者进行内收肌的牵伸锻炼;根据患者康复锻炼的具体情况,改变患者腿部张开的角度;牵伸器结构简单、方便收纳、占地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
背景技术
肌张力是维持人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双下肢内收肌群的五块肌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和股薄肌)整体位于大腿内侧,其结构赋予了内收肌群强大的功能,在运动中不同的下肢关节角度,扮演着屈伸和旋转髋关节的作用。脑卒中、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的损伤,抑制下运动元功能减弱,引起骨骼肌张力增高,在下肢常出现内收肌群肌肌张力增高。内收肌张力高的患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将两腿分开,从而出现下肢呈剪刀样异常模式,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下肢的站立和步行,同时由于内收肌紧张导致会阴部清洁困难继发感染和压疮。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骼变形、髋关节脱位、足内外翻畸形等情况,很多患者因此饱受痛苦。
在临床上,对于内收肌张力高的患者会对其采用一些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具体做法为:两个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分别位于患者的左右侧,用双手牵拉患者的下肢,用力做髋外展牵伸动作,并维持内收肌痉挛的下肢处于外展状态约二十分钟,通过持续牵伸的康复训练达到降低股内收肌张力的目的。这种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传统方式需两个康复治疗师持续牵拉患者双下肢约二十分钟,治疗师因此耗费大量体力,且患者多治疗师少,人工成本大;二、手动牵伸的程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患者大腿内收肌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引起患者对于康复锻炼的抗拒心理;三、患者进行内收肌康复锻炼的场所有限制,当患者在家时没有治疗师,家属不能代替康复治疗师随意为患者进行内收肌的牵拉锻炼,导致患者无法多次、随时进行康复锻炼,治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内收肌牵伸器,包括右托板、横向支撑杆以及左托板;所述右托板的形状为“C”形,包括活动段、固定段以及短板,所述固定段套接在所述短板一端,所述活动段套接在所述短板的另一端,所述活动段与所述固定段相对的接口互相匹配;所述左托板和所述右托板结构相同、方向相对,所述左托板与所述右托板的开口均指向远离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侧;
所述横向支撑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套杆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套杆中间设有隔杆,所述隔杆将所述套杆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左边有开口,所述第一伸缩杆为L形,所述第一伸缩杆较长的一段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靠近左侧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同侧的外壁设有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到所述隔杆的距离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远离所述隔杆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旋钮。
优选的,所述短板的表面均匀布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活动段内侧顶部靠近接口的位置设有挡片,所述挡
包括挡片杆和挡片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12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
- 下一篇:一种双电机的物料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