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固定握力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8219.6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5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雷;王敏;顾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A63B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2150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固定 握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改良固定握力球,包括固定带;本实用新型可将握力球稳定固定在患者手掌中,同时减小患者手腕活动幅度,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通过固定套和魔术贴固定于握力球表面,起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固定带保护手腕肌腱,预防因烦躁等原因引起的腕部损伤。使用握力球时患者各手指能自由活动,不会导致指关节僵硬、指端肿胀、疲劳等不适,舒适性好。从感官、触觉上均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因此增加了患者对约束的配合度及心理接受度,能够进一步减轻约束造成的损伤。手背等部位敞开,易于护士观察,同时便于神经科查体及快速血糖监测;且握力球等部位可拆卸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改良固定握力球。
背景技术
肢体约束可能引起患者一系列生理、心理不良影响。约束已经成为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约束带,易给患者造成不适感,约束手套将患者的手部包裹入一个棉布手套中,许多患者主诉闷热。现有的防拔管握力球主要缺点是手指固定方法简单易脱出,不易保持功能位、舒适度差,为此,我们提出了改良固定握力球,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良固定握力球,具备手指不易脱出,便于保持功能位,舒适度强,且方便对握力球进行拆卸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握力球手指固定方法简单易脱出,不易保持功能位、舒适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改良固定握力球,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顶部缝制有第一勾面,所述固定带末端的顶部缝制有第一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底部缝制有弹性带本体,所述弹性带本体的正面依次一体成型有第一拉伸带、第二拉伸带、第三拉伸带、第四拉伸带和第五拉伸带,所述第一拉伸带、第二拉伸带、第三拉伸带、第四拉伸带和第五拉伸带的顶部依次缝制有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第三固定套、第四固定套和第五固定套,所述弹性带本体的底部缝制有第二毛面,所述第二毛面的底部粘连有配合使用的第二勾面,所述第二勾面的底部缝制有握力球。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伸带、第二拉伸带、第三拉伸带和第四拉伸带的正面均缝制有第三毛面,所述第三毛面与第二勾面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弹性带本体、第一拉伸带、第二拉伸带、第三拉伸带、第四拉伸带和第五拉伸带的底部均与握力球的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正面缝制有限位带,所述限位带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套设于大拇指上。
优选的,所述第五拉伸带和第五固定套均穿过限位孔,且第五固定套套设于大拇指上。
优选的,所述第五固定套的内径最大,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内径最小,所述第一固定套套设于小拇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将握力球稳定固定在患者手掌中,同时减小患者手腕活动幅度,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通过固定套和魔术贴固定于握力球表面,起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固定带保护手腕肌腱,预防因烦躁等原因引起的腕部损伤。使用握力球时患者各手指能自由活动,不会导致指关节僵硬、指端肿胀、疲劳等不适,舒适性好。从感官、触觉上均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因此增加了患者对约束的配合度及心理接受度,能够进一步减轻约束造成的损伤。手背等部位敞开,易于护士观察,同时便于神经科查体及快速血糖监测;且握力球等部位可拆卸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握力球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立医院,未经苏州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8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用斜顶结构及模具
- 下一篇:一种铜雕用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