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1648.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0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桐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H02B1/5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泰六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86 | 代理人: | 杨正辉 |
地址: | 62086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房 冷风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房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路、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上若干支管,所述支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若干所述支管延伸至配电房内。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房安全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房内设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是电力系统控制核心点之一,属于电力控制中枢的末端。一方面配电房内温度不宜过高,过高的温度易导致电力设备发生漏电短路,严重时可能发生火灾;一方面配电房湿度过高会导致电力设备受潮生锈,加速电力设备的老化,同样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在化工行业中工厂内存放了较多的化学物品,多为易燃易爆品,一旦发生火灾更容易造成重大事故,为了防止配电房发生安全事故,人们常在配电房内安装空调来调节配电房内温度,但是空调的长期使用不但导致成本偏高,特别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的配电房内采用空调来对配电房进行降温处理,不仅导致使用成本偏高,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的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传统的配电房内采用空调来对配电房进行降温处理,不仅导致使用成本偏高,在潮湿的环境下配电房内的湿气难以排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配电房内电气设备腐蚀,带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是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包括进风管路、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联,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所述进风管路上若干支管,所述支管侧壁上设有若干出风嘴,若干所述支管延伸至配电房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房冷风循环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对配电房内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配电房内温度高于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传来的电信从而控制电磁阀开启,进风管路对各支管进行供风,各支管通过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出风嘴将冷风送至配电房各个部位,使配电房内各个部位能够同时得到降温处理,而且风力能够带走配电房内的湿气,保持配电房内的干燥,一方面控制配电房内温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配电房内湿气累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还电联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闭。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配电房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当配电房内湿度超过阈值时,控制器将控制电磁阀打开,避免因天气阴冷而的导致室内湿度过高而损坏配电房的电力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管路沿配电房墙壁竖向设置,所述进风管路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支管连接端,若干所述支管连接端位于所述进风管路管身的不同高度处,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支管连接端的下部。通过竖向设置的进风管路,在进风管路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支管连接端,每个支管与进风管路上的一个支管连接端相连,实现了配电房内各个高度上的降温除湿处理,对配电房进行充分降温除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桐精细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金桐精细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1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