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97070.6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8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浙大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罗永政 |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波市江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佩戴 传导 耳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1)和第二耳机主体(2),其特征在于:第一耳机主体(1)包括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第一前壳(101)和第一后壳(102)组成第一容置空间(9),第二耳机主体(2)包括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第二前壳(201)和第二后壳(202)组成第二容置空间(10),还包括手带扣(3),手带扣(3)包括卡扣(301)和卡锁(302),还包括挂脖器(15),挂脖器(15)上设有供导线(8)穿过的内置空间(15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机上设置手带扣和挂脖器,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佩戴舒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骨传导耳机是声音直接经人体组织如骨骼、皮肤和肌肉,传导至耳蜗听觉神经,从而使人感知到声音,不用经过中耳鼓膜,因此不再需要将任何异物置于用户耳内,能够保持双耳开放,从而可以听见环境声音,因此在使用耳机过程中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更好的保证,但是在佩戴方面不舒适,以及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失,所以如何佩戴更舒适以及方便存放越来越重要。如申请号CN201920480478.7所示的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后挂和两个耳挂组件,所述两个耳挂组件分别与所述后挂的两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组件包括连接部、支臂和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耳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耳壳体内的骨传导扬声器,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所述支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后挂可转动连接,所述耳挂组件能相对于所述后挂沿第一平面旋转。可选地,所述耳挂组件能沿所述第一平面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90°。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支臂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耳挂组件与所述后挂的转动。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凸台和转动槽,所述转动凸台设置在所述支臂的一端,所述转动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转动凸台和所述转动槽采用咬合结构连接。可选地,所述骨传导耳机进一步包括饰环,所述饰环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可选地,所述支臂的一端与所述振动单元可旋转连接,所述振动单元能相对于所述支臂沿第二平面旋转。可选地,所述振动单元能沿所述第二平面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并且所述振动单元能够维持在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30°至+30°。可选地,所述振动单元还包括振动面板,所述振动面板采用软硅胶材料制成。
上述专利虽然克服了现有硬性的立体结构骨传导耳机不方便收纳和携带,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但是在携带方面仍存有不足,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骨传导耳机不方便携带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可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主体和第二耳机主体,第一耳机主体包括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组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电池组件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电池组件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连接,第二耳机主体包括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组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组件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控制电路组件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连接,还包括手带扣,手带扣包括卡扣和卡锁,卡扣和卡锁连接,卡扣和卡锁连接后使耳机可佩戴在手腕上,方便携带和使用,控制电路组件有音量控制,开关机,音频播放和蓝牙通讯等功能,电池组件为耳机提供电源,骨传导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通过耳骨传递给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
作为优选,第一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第一降噪海绵,第一降噪海绵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连接,第二容置空间内还设有第二降噪海绵,第二降噪海绵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连接,降噪海绵有助于降低外界产生的噪音对耳机音质的影响。
作为优选,第一前壳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板,第一接触面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骨传导扬声器靠近第一接触面板一侧,通孔有助于声波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浙大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浙大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97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加工高效配合组件
- 下一篇:一种易于调节的无线通信天线支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