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8514.X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楠;尹江明;陈必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威克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4;H01M10/44;H01M10/48;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47;H01M10/6556;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包括自动跨接装置、蓄电池壳,其中: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绝缘嵌盖,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左侧对应绝缘嵌盖设置有输出端且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右侧对应输出端设置有接入端,所述蓄电池壳顶端设置有自动跨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控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出蓄电池出现开路,便将自动跨接装置联通,实现对蓄电池的无缝隙跨接,当出现蓄电池开路时,自动跨接装置自动将开路蓄电池跨接,此时对于蓄电池组来说整组电压仅仅损失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但保证了整个蓄电池组对系统的持续供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跨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
背景技术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因其安全稳定、占地小、免加液等优点被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通信电源、不间断电源等设备当中,为了确保电压和容量同时满足各子系统的要求,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被串联成电池组的方式进行使用,串联成蓄电池组后,当其中一节蓄电池性能严重劣化后,在蓄电池组队外供电时就可能因持续放电导致性能加速劣化,使蓄电池开路,蓄电池组失去供电能力,导致直流失电事故发生。
随送变电站智能化的提高,尤其近年来出现的无人值守变电站,所有的测控装置和各种保护装置及通讯装置均由直流供电,而蓄电池组作为直流电源的核心尤其显的重要,现阶段变电站直流系统电池组均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蓄电池组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处物理、化学反应因素会逐步失效,这个失效过程各个电池是不同的,可能有的电池容量已不到30%,而其他的电池容量还有90%以上,甚至有的电池直接开路,因单个电池失效而导致整组电池失效。
当站内出现异常情况,需由蓄电池供电时,由于劣化电池长时间运行而造成整个电池组不能放电,致使保护装置不能工作,从而可能引发大事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跨接装置,包括自动跨接装置、蓄电池壳,其中:
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绝缘嵌盖;
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左侧对应绝缘嵌盖设置有输出端且所述蓄电池壳顶端面右侧对应输出端设置有接入端;
所述蓄电池壳顶端设置有自动跨接装置;
所述自动跨接装置可通过连接导线与输出端及接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自动跨接装置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上阵列设置有贯穿壳体的散热孔且所述外壳内端对应散热孔处设置有散热风扇;
所述外壳前端设置有显示屏、正常工作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
所述自动跨接装置内部设置有快速恢复装置及熔断器且所述快速恢复装置与熔断器之间串联设置;
所述自动跨接装置内部还设置有与快速恢复装置及熔断器并联设置的检控装置;
所述检控装置上连接设置有正常工作指示灯、报警指示灯、显示屏及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检控装置包括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及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快速恢复装置由双二极管反向并联构成。
优选的,所述输出端及接入端顶部装配有固定螺栓且所述绝缘嵌盖上对应固定螺栓处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与连接螺母可相互螺纹连接将连接导线卡紧。
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线的外部套设有绝缘套。
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ABS材料组成且所述外壳内部灌封设置有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威克达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威克达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8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线缆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多模基站及多功能井下通讯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