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4449.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3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海格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32 | 分类号: | G01D5/32;G01D11/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迎宾路***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红外传感器 | ||
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它包含塑封壳体、红外发射管、红外发射管模块、引脚,红外发射管镶嵌在红外发射管模块内,红外射管模块外设置有塑封壳体,塑封壳体上设置有引脚,塑封壳体外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工艺成型,并在其中加入色素,起到更好的屏蔽作用。红外发射管内部采用优质的芯片,实现更远的接收距离和更灵敏的接收角度,保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在确保接收轴线灵敏度前提下加大左右接收角度,降低装配过程中的失误率,加强产品可靠性,采用红外组合模块大大增强接收角度并增强产品稳定性,具有接收角度大、合格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收角度大、合格率高的新型红外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单只红外发射或者接收器的性能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一些组合直插式的红外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上,需要在如此小的模块内安装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为了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增大测试角度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并可提供组合模块的方式满足客户的要求。
红外传感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型,一类是热敏型。前者利用光电效应工作,响应速度快,检测特性好,但需要冷却,使用不方便。而且器件的检测灵敏度与红外波长有关。而热释电器件属于后者,它工作在室温条件下,检测灵敏度很高,而且与辐射波长无关,可探测功率只受背景辐射的限制。而且热释电器件响应也很快,应用又方便。因此,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光电型传感器无法取代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在确保接收轴线灵敏度前提下加大左右接收角度,降低装配过程中的失误率,加强产品可靠性,采用红外组合模块大大增强接收角度并增强产品稳定性,具有接收角度大、合格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塑封壳体1、红外发射管2、红外发射管模块3、引脚4,红外发射管2镶嵌在红外发射管模块3内,红外发射管模块3外设置有塑封壳体1,塑封壳体1上设置有引脚4,塑封壳体1外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工艺成型,并在其中加入色素,起到更好的屏蔽作用。红外发射管2内部采用优质的芯片,实现更远的接收距离和更灵敏的接收角度,保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发射管2分为第一红外发射管21、第二红外发射管22、第三红外发射管23,第一红外发射管21、第二红外发射管22和第三红外发射管23在红外发射管模块3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封壳体1为长方形,塑封壳体1与红外发射管模块3采用一体式设计,降低装配过程中的失误率,加强产品可靠性,并可以防止红外接收芯片受干扰信号影响,进一步提高整个接收器抗干扰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发射管模块3由多个模块组成,接收角度大。壳体最大可满足180度的角度要求,提高产品对角度的要求,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封壳体1背部伸出四个引脚4,四个引脚4延伸至塑封壳体1的外面,可以确保四个引脚有足够的强度,便于贴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可根据顾客要求匹配所需的红外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红外发射管镶嵌在红外发射管模块内,红外发射管模块外设置有塑封壳体,塑封壳体上设置有引脚,塑封壳体外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工艺成型,并在其中加入色素,起到更好的屏蔽作用。红外发射管内部采用优质的芯片,实现更远的接收距离和更灵敏的接收角度,保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以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红外传感器,在确保接收轴线灵敏度前提下加大左右接收角度,降低装配过程中的失误率,加强产品可靠性,采用红外组合模块大大增强接收角度并增强产品稳定性,具有接收角度大、合格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海格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海格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4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