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旧房加装电梯入户的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2339.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辉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肖乐愈秋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旧房加装 电梯 入户 建筑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旧房加装电梯入户的建筑结构,它包括旧房和外接电梯系统,旧房位于息台梁一侧的墙体改造为电梯出入口;外接电梯系统包括电梯、用于安装电梯的第二框架结构和用于连接旧房的第一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通过电梯出入口与旧房连通;第一框架结构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层入户平台和候梯平台;入户平台上端连通住户楼层,其下端连通所述候梯平台,候梯平台连接第二框架结构的电梯门;候梯平台还通过延伸步梯与所述息台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在不改动旧房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加装电梯,还避免造成对原有墙体造成变形和破坏,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加装电梯建筑结构,具体为一种旧房加装电梯入户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早年建造的多层住宅楼和其他楼房(简称:旧房)没有安装电梯,这些旧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六十~八十年代,通常层数6-7层。如图1所示,旧房每楼层的楼梯间具有双跑对折式楼梯、楼梯旁有护栏,用户原大门前的大门平台12位于楼梯的内侧、楼梯的息台梁13位于楼梯的外侧,所述旧房包括楼层间的上行楼梯10、 下行楼梯11及连接上行楼梯与下行楼梯的息台梁13;人要从下一层楼层到上一层楼层,需要先走上下行楼梯11,然后在息台梁13处进行转向,然后从上行楼梯10走向大门平台12。
随着老龄化社会趋势日益加剧,曾经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中老年时代。上下楼梯已成为老年人和活动不便人群的生活困境,很多人因上下楼不便,常年困守于家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及生活水平,而不少老年人居住在2层以上无电梯的老旧楼房,目前只能通过换房来解决出行问题,但常遇繁琐复杂的手续、经济、房源等问题困扰。因此,电梯加装技术应运而生。
然而现有的电梯加装大多采用单一框架结构制成的电梯井,将旧房靠近息台梁的墙体改造为电梯出入口,由于轿厢自身很重,长期使用框架结构会存在向旧房墙体倾斜的情况,此时就会对墙体产生剪切力,从而导致墙体变形;而一些附加结构会依附于旧房墙体搭建,比如入户平台会利用电梯出入口的横梁作为支撑点搭建,利用墙体承重,会进一步对墙体承重造成威胁,严重还会影响楼房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旧房加装电梯入户的建筑结构,不仅实现在不改动旧房结构的前提下加装电梯,还不会对原有墙体造成变形和破坏,既为老人、小孩、孕妇、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便利,还维护了原有建筑的稳固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旧房加装电梯入户的建筑结构,旧房每楼层的楼梯间具有双跑对折式楼梯、楼梯旁设置有护栏,用户原大门前的大门平台位于楼梯的内侧、楼梯间的息台梁位于楼梯的外侧,所述双跑对折式楼梯包括楼层间的上行楼梯、下行楼梯及连接上行楼梯与下行楼梯的息台梁,它还包括外接电梯系统,所述外接电梯系统设置在所述旧房外侧,所述旧房位于息台梁一侧的墙体改造为电梯出入口;所述外接电梯系统包括电梯、用于安装电梯的第二框架结构和用于连接旧房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框架结构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并列布置且连通,所述第一框架结构通过电梯出入口与旧房连通;所述第一框架结构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多层入户平台和候梯平台;所述入户平台上端连通住户楼层,其下端连通所述候梯平台,所述候梯平台连接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电梯门,所述入户平台的水平投影在上行楼梯上;所述候梯平台还通过延伸步梯与所述息台梁连接;所述入户平台和所述延伸步梯均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上。
优选的,所述入户平台和候梯平台与大门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结构包括多个竖直支撑件和多个横向支撑件,以及用于封装竖直支撑件之间空隙的封装板,所述横向支撑件固定在相邻所述竖直支撑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候梯平台通过水平支架固定在与旧房垂直设置的两横向支撑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辉,未经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2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