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车段场内平交道口安全防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5062.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泳;莫福文;闫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9/08 | 分类号: | B61L29/08;B61L2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车 场内 平交道 安全 防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段场内平交道口安全防护系统,交道口垂直于动车轨道设置,平行于动车轨道设置栅栏道闸,栅栏道闸包括道闸杆和道闸机,道闸杆底部安装有防砸气囊,防砸气囊内安装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道闸机连接,道闸机上安装声光报警装置;栅栏道闸两侧沿动车轨道平行安装防护围栏,在交道口的其中一对对角分别设置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在交道口的另一对对角中的一角设置测速雷达,道闸机、第一摄像机、第二摄像机和测速雷达分别连接系统中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雷达与监控系统相结合,解决无人值守问题,实现维护比较简单,查证方便,成本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动车段场内平交道口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动车段担当着高铁动车组列车维护检修的重要任务。由于其重要地位,动车段场内维护人员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有的动车段场内有大量横穿线路的道口,且每天有大量维护人员需要穿越,尤其是外单位维修人员,由于动车组列车运行声音小,车体颜色白色的特点,在夜间或雾霾天等不利光线以及停驶车辆遮挡视线等情况下,维护人员在穿越道口时不易察觉行驶靠近的车辆,极易发生碰撞危险,造成人身安全隐患。
目前平交道口管理仅有简单护栏以标识道口位置,未形成系统的防护功能,如没有语音提示等,无法起到实际中的警示和提醒作用,如采用视频监控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其他设备的结合,容易造成现场无法记录。
现有的火车进场识别多是采用传感器,布线和维护比较麻烦,故障率比较高,而且多适用单向通行线路,无法实现对动车段内交道口的系统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车段场内平交道口安全防护系统,能有效的在各类光线条件下,动态监测道口附近行驶车辆情况,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防范人身撞轧事故发生,可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动车段场内平交道口安全防护系统,交道口垂直于动车轨道设置,平行于动车轨道设置栅栏道闸,栅栏道闸包括道闸杆和道闸机,道闸杆底部安装有防砸气囊,防砸气囊内安装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道闸机连接,道闸机上声光报警装置;栅栏道闸两侧沿动车轨道平行安装防护围栏,在交道口的其中一对对角分别设置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在交道口的另一对对角中的一角设置测速雷达,道闸机、第一摄像机、第二摄像机和测速雷达分别连接系统中控装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交道口边沿设置固定座警示柱。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交道口内垂直于动车轨道铺设橡胶路板,栅栏道闸设置在橡胶路板两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栅栏道闸采用红外双光束道闸。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防砸气囊与地面距离为10-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雷达与监控系统相结合,解决无人值守问题,实现维护比较简单,查证方便,成本低的效果。可对交道口进行实时准确监控,解决如大雨、大雾、雾霾能见度低恶劣环境和复杂环境下无人值守容易出安全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道闸杆底部横杆的竖向截面示意图。
图中,1、动车轨道;2、栅栏道闸;21、道闸杆;22、道闸机;23、防砸气囊;24、压力开关;3、声光报警装置;4、防护围栏;5、第一摄像机;6、第二摄像机;7、测速雷达;8、固定座警示柱;9、橡胶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5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学学习家用挂式书写板
- 下一篇:一种园林假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