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4029.7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郝红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卷积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3 | 分类号: | H04B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安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电子 无线 发射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包括外壳主体、充电电池、控制板、底座;所述外壳主体为底部开口的柱体结构,所述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顶部,所述控制板通过支撑柱悬挂在所述外壳主体中部,控制板设有天线用于发射有源信号,所述底座上表面通过底座支架与所述外壳主体底部固定相连、下表面设有用于吸附车辆的粘结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型金属外壳,使发射的无线数据仅向下传播,其余方向被屏蔽,减少不同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识别准确率;采用粘附性底座,可以牢牢地吸附在车辆底座,易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智能交通,车辆识别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的数据基础,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标识也叫汽车电子身份证、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俗称“电子车牌”,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能够自动、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延伸。尽管如此,但基于现有RFID无源射频识别技术,现有的车载智能识别设备安装困难,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且容易造成互相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安装方便,稳定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包括外壳主体、充电电池、控制板、底座;所述外壳主体为底部开口的柱体结构,所述充电电池设置在所述外壳主体内顶部,所述控制板通过支撑柱悬挂在所述外壳主体中部,控制板设有天线用于发射有源信号,所述底座上表面通过底座支架与所述外壳主体底部固定相连、下表面设有用于吸附车辆的粘结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顶端设有充电感应点,充电感应点与所述充电电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池为纽扣锂离子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主体采用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通过相互配合的螺钉、螺孔与所述支撑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架为设于所述外壳主体内下部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采用双面粘合材料,顶面与所述底座支架相抵、底面形成所述粘结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智能电子无线发射设备,采用圆柱型金属外壳,使发射的无线数据仅向下传播,其余方向被屏蔽,减少不同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识别准确率。控制板使用天线发射有源信号,提高信号强度。采用粘附性底座,可以牢牢地吸附在车辆底座,易于安装。可以选用充电电池,使用感应点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主体,2、充电电池,3、充电感应点,4、控制板,5、支撑柱,6、螺孔,7、螺钉,8、底座支架,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卷积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卷积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4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观检测用拍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远程预付费智能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