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72640.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池菊芳;郭航远;韩敏;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压迫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支撑板和压迫装置,支撑板为工形结构;支撑板包括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分别设有固定带一,固定带一用于将支撑板固定到患者手臂上;压迫装置用于压迫穿刺点,压迫装置上设有固定带二,压迫装置通过固定带二与支撑板配合安装,实现压迫固定;该设计结构巧妙,对医护人员要求相对降低,压力调节方便,具有可视性,可及时对穿刺点出血、血肿等情况作出处理;另外,压迫准确,对周围组织影响小,对静脉回流也影响小,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穿刺部位的肿胀;舒适度相对于传统加压包扎止血手段有了很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时常因为桡动脉本身结构问题或桡动脉穿刺失败等原因,继而需要改行肱动脉穿刺进行手术,而肱动脉穿刺术后的压迫止血又成了新的问题。传统的经肱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方法主要采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即在肱动脉穿刺点皮肤上以多层纱布覆盖,对应的手臂背侧垫以质硬材料,最后用绷带多重缠绕加压,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传统止血方法由于采用人工绷带缠绕加压的方式,往往因医护人员手法不同或患者个体差异而致使绷带的压迫力度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压力偏低易致出血,压力偏高影响上肢血流供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绷带缠绕圈数过多,在通过松紧绷带调节压力时,操作较为复杂难度也较大,且不能确定后续压力是否适中。
其次,术后穿刺点存在出血及血肿等风险,而传统止血方法由于纱布覆盖范围偏大及其不可视性,对于出血及血肿的发现往往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对这些不良事件做出处理。
再者,纱布及手臂背侧硬物压迫面积大、透气性不足、移动限度小,容易出现水泡或疥疮等情况。
另外,传统的加压包扎止血在舒适性及美观方面也不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该设计结构巧妙,对医护人员要求相对降低,压力调节方便,具有可视性,可及时对穿刺点出血、血肿等情况作出处理;另外,压迫准确,对周围组织影响小,对静脉回流也影响小,有助于减轻病人术后穿刺部位的肿胀;舒适度相对于传统加压包扎止血手段有了很大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支撑板和压迫装置,支撑板为工形结构;支撑板包括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上分别设有固定带一,固定带一用于将支撑板固定到患者手臂上;压迫装置用于压迫穿刺点,压迫装置上设有固定带二,压迫装置通过固定带二与支撑板配合安装,实现压迫固定。
所述的压迫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能够上下调节的压迫块,压迫块用于压迫穿刺点。
所述的压迫块上固定有螺纹杆,压迫块通过螺纹杆与固定板螺纹配合,螺纹杆用于实现压迫块上下调节。
所述的螺纹杆另一端设有手柄。
所述的压迫块底部设有弧度。
所述的压迫块底部设有硅胶垫。
所述的下固定端宽度大于上固定端宽度。
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搭扣,搭扣位置与固定带配合对应,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分别通过与搭扣配合实现固定。
所述的固定带一和固定带二上设有魔术贴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人民医院,未经绍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72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地机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信工程用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