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冷却流道的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9879.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耿宇;吴新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高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冷却流道的模架,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板和下模仁,上模仁固定在上模板上,下模仁固定在下模板上,上模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包括冷却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冷却腔相连通,上模板包括基板、盖板和占位板,基板的下部固定有上模仁,基板的上部设有凹陷槽,盖板可拆卸地封盖住凹陷槽,基板与盖板所合围的空间形成的冷却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位于基板上,占位板放置于冷却腔中且占位板所占据的空间小于冷却腔所具有的空间,这种模架的冷却流道能够对模架中成型的塑件起到均匀冷却的作用,进而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而且能够缩短塑件的成型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冷却流道的模架。
背景技术
模架中冷却流道的设计对塑件的成型周期和成型质量有重要影响,首先,向冷却流道中通入冷却液,可以大大缩短塑件的成型周期,但与此同时,冷却流道对模架带来的温度变化,进而对塑件带来的温度变化,也对塑件的成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的质量问题可能包括塑件的收缩率、变形、表面质量等。
为了保证塑件的质量,塑件各个部位需要达到一个均匀冷却的状态,传统的冷却流道采用在模板内部布置弯曲管路的方式设置,但由于塑件各个部位的厚度不一,有时甚至差别巨大,但流经各段管路的冷却液的流量却相同,及带给塑件各个部位的冷却量相同,但由于塑件各个部位的厚度不同,管路的设置方式无法实现对塑件整体的均匀冷却,最终影响到塑件的成型质量,而且,另一方面,管路在一定时间所能通过的冷却液的流量相当有限,使得塑件的冷却速度偏慢,延长了塑件的成型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冷却流道的模架,其冷却流道能够对模架中成型的塑件起到均匀冷却的作用,进而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而且能够缩短塑件的成型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冷却流道的模架,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板和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下模仁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上模板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包括冷却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所述上模板包括基板、盖板和占位板,基板的下部固定有所述上模仁,基板的上部设有凹陷槽,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封盖住所述凹陷槽,基板与盖板所合围的空间形成所述的冷却腔,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位于基板上,所述占位板放置于冷却腔中且占位板所占据的空间小于冷却腔所具有的空间。
进一步地,占位板所占据的空间小于冷却腔所具有的空间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地,占位板的下表面设有卡凸,所述冷却腔的底部设有多个卡槽,当占位板置于冷却腔时,所述卡凸可选择地与所述卡槽之一相卡合。
更进一步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有两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冷却流道包括冷却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冷却腔相连通,上模板包括基板、盖板和占位板,基板的下部固定有上模仁,基板的上部设有凹陷槽,盖板可拆卸地封盖住凹陷槽,基板与盖板所合围的空间形成的冷却腔,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均位于基板上,占位板放置于冷却腔中且占位板所占据的空间小于冷却腔所具有的空间,由于基板和盖板形成了冷却腔,冷却腔可以同时容纳有较多的冷却液,较多的冷却液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多的模架的热量,相比于传统冷却管路中较少的冷却流量,冷却腔的设置能够吸收更多热量,使得模架的降温较快,缩短塑件的成型周期。另外,由于占位块的存在,占位块在冷却腔的内部占据一定的空间,占位块所占据的位置无法充满冷却液,这就使得该位置被吸收的热量小于冷却腔中的其它部位,由于塑件各个部位的厚度不一样,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占位块放置在塑件较薄位置的上方,由于塑件较薄位置本身所具有的热量相对于塑件其它位置的热量就较少,然后占位块所在位置吸收的热量也同样少于冷却腔中其它位置吸收的热量,因为其它位置充满了冷却液。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对塑件整体冷却均匀的目的,最终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龙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9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