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吸收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9095.7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022 | 分类号: | G01N33/2022;G01N31/1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名飞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0 | 代理人: | 杨林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硫吸收杯结构,包括吸收杯本体,吸收杯本体上侧的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筒体下侧为反应区,反应区的侧壁设有加液口,底侧设有废液排出口,废液排出口的进液口通过弯管高于反应区,筒体内部设有连接管将进气端的出口设置在反应区内,且出口呈弯钩喷嘴设置,连接管还设有控制浮阀。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管路连通稳定,并且能够防止液体的倒流,能够高效直观的进行硫吸收处理,从而测得气体中硫元素含量,并且,加液喷嘴配合弯钩喷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吸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吸收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分析钢、铁等材料中碳、硫元素的百分比含量时,是将钢、铁样品放在特定的坩埚中,在高纯氧气中通过电弧点火燃烧样品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对生成的气体通过碳硫分析仪进行分析,得到他们的百分含量,从而得到相应的碳、硫百分含量。
气体在碳硫分析仪中的流通,通过管路连通,并通过碘量法测量硫含量,目前的硫吸收大多为双筒结构,设置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硫吸收杯结构,实用性强,管路连通稳定,并且能够防止液体的倒流,能够高效直观的进行硫吸收处理,从而测得气体中硫元素含量,并且,加液喷嘴配合弯钩喷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并且,本结构整体外形美观,结构设置合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吸收杯结构,包括吸收杯本体,吸收杯本体上侧的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筒体下侧为反应区,反应区的侧壁设有加液口,底侧设有废液排出口,废液排出口的进液口通过弯管高于反应区,筒体内部设有连接管将进气端的出口设置在反应区内,且出口呈弯钩喷嘴设置,连接管还设有控制浮阀。
进一步地,控制浮阀的上侧管壁设有磨砂层用于限位浮子。
进一步地,进气端、出气端、加液口和废液排出口连接端口均设有放大的涨紧端。
进一步地,加液口在反应区内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加液喷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洁合理,实用性强,管路连通稳定,并且能够防止液体的倒流,能够高效直观的进行硫吸收处理,从而测得气体中硫元素含量,更者,加液喷嘴配合弯钩喷嘴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并且,本结构整体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硫吸收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吸收杯本体,吸收杯本体上侧的筒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端11,顶部为出气端3,筒体1下侧为反应区2,两者为一体结构,接反应区为圆盘结构,其直径大于筒体1直径。
反应区2的侧壁设有加液口21,底侧设有废液排出口22,废液排出口22的进液口23通过弯管24高于反应区2,筒体1内部设有连接管12将进气端11的出口13设置在反应区2内,且出口13呈弯钩喷嘴设置,同时,加液口21在反应区2内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加液喷嘴25,加液喷嘴配合弯钩喷嘴的设置,有效提高反应区内混合效果。
连接管12还设有控制浮阀14用于防止液体的倒流,具体的,控制浮阀14的上侧管壁设有磨砂层141用于限位浮子142,如若发生液体倒流,则浮子抬升,抵住磨砂层,从而起到堵塞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三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9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可靠的中大型电机抽芯装配检修用平台
- 下一篇:一种吸盘式水浸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