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的中大型电机抽芯装配检修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6428.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3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电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可靠 大型 电机 装配 检修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安全可靠的中大型电机抽芯装配检修用平台,包括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件转盘滑车、托轴滑车、托轴支架和与电机转子连接的加长假轴;平台底座上设有滑动导轨,工件转盘滑车、托轴滑车底部均设有与滑动导轨配合的滑板;托轴滑车中部设有升降平台,上部设有用于托轴的滚轮;托轴支架包括固定式托轴支架和活动式托轴支架,所述固定式托轴支架底部与滑动导轨固定连接,上部设有可旋转托辊;活动式托辊支架底部设有与滑动导轨配合的滑板,上部设有托辊。本实用新型实现中大型电机抽装芯过程尽可能半自动,安全可控,避免电机在抽装芯过程中产生二次损坏的风险,实现提高装配和检修质量,降本增效之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可靠的中大型电机抽芯装配检修用平台,属于大型电机装配检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大型电机在制造厂装配及用户检修时需把转子装入或抽出定子。不同规格的电机,其转子和定子的自重通常在几吨或上百吨之间,故抽装芯工作强度大且需要细致。中大型电机部组件制造完成后组装时、及在用户方基地集中项目检修时,都需将重达几吨或几十吨的转子装入定子腔体或从定子腔体内抽出。针对电机转子抽芯、装芯,传统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如图1和图2所示,借助桥(门)式起重机、叉车起吊,配合平衡梁、假轴及千斤顶等进行,由于电机定转子间隙小、多机多人操作协同性差,故易出现转子与定子发生机械摩擦,铁芯槽楔损伤,定子绕组绝缘损坏(特别是露出铁芯外的部份)等现象。
第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起重机械(所在车间的行车)起吊起一根特制的粗大“扁担”,呈平衡水平放置,两头各悬挂1台合适吨位的环链葫芦。葫芦在承重转子重量的同时,还起到调整定、转子间隙的作用(定转子间隙通常约2mm)。为使转子有一定的距离能移出定子铁芯,故在电机的驱动端套装一根特制的接长假轴。抽芯作业时,先拆除电机两端的轴承等附件,起重机先吊起“扁担”,让其均匀“绷紧”受力时,改由葫芦慢慢手动起吊转子,作业时随时观察定、转子之间的环隙,通过手拉葫芦提升量的不同及方向的控制和调整,使转子基本处于定子腔体中间,点动操作起重机械使扁担朝平行于转子轴的方向移动,直至转子全部移到定子的外面为止。平动期间,手动葫芦还需要不停地调整定子、转子的间隙或方向上的偏移,否则会损伤铁芯或定子绕组。
第二种方法如图2,与方法1相似,去消了天车吊起的平衡“扁担”和手拉葫芦,借助专设的门式起重机或轨式滑车(上海电机厂有这套装置)或临时的叉车。抽芯作业时,装上“假轴”,使转子处于定子腔体中间的同时,起重天车或门式起吊机或叉车等同时配合及动作,使转子抽移出定子腔体,过程中有几次吊索的“换手”。第二种方法对涉及起重机械同步性的操作更为苛刻。
转子装入定子的方法与上类同。
目前仍沿袭借助起重机械、门吊或叉车的组合,配合横担吊杆、手动葫芦等辅助工具来完成。操作时涉及装备多,配合同步性差,平衡把控困难大,工作效率低,容易出设备操作及安全事故。稍有不当会使转子与定子相互碰伤,定子绕组绝缘破坏,特别是露出铁芯外的定子端部绕组更易撞坏,例如,上述这两种效率低、责任性高、设备同步驱动性高,易发生定、转子“磕碰”事故的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在于:
①中大型电机定子通常为不可拆整体的形式,电机的抽、装芯必须使用接长用的“假轴”来穿过定子才能完成,故自动化程度稍高的工装难以设计和实施。
②中大型电机的使用点分散、数量有限、抽芯大修理的频次不高,故散户不愿投资较高费用的工装。
③中大型电机整体质量重,纵距长,气隙小(通常约2mm),如设计具有一定传动精度及机动配置的工装,其投资较大,一般中大型电机使用的散户其兴趣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中大型电机如何实现安全、便捷地抽芯装配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电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电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6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Pv4和IPv6兼容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硫吸收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