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55136.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莫慧颖;黄晓元;肖目张;李连楚;吴英;陶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徐好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穿刺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包括穿刺针芯、外套管、引流管、以及收集筒,所述穿刺针芯穿设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外套管可拆卸连接,引流管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筒相连,所述收集筒中设有推拉柄,所述推拉柄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筒内壁紧贴的密封活塞。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省时,患者痛苦小,不会导致瘢痕,感染率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通常有脓腔等的患者多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后放置引流条进行引流,手术切开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且创伤大容易导致瘢痕,也存在感染风险,同时手术切开所需时间也较长,费用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创、操作方便、省时,患者痛苦小,不会导致瘢痕,感染率低的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包括穿刺针芯、外套管、引流管、以及收集筒,所述穿刺针芯穿设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外套管可拆卸连接,引流管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筒相连,所述收集筒中设有推拉柄,所述推拉柄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筒内壁紧贴的密封活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管管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冲洗支管并配设有管夹,所述冲洗支管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有盖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筒内壁上设有卡部,所述推拉柄上沿轴向设有多个与所述卡部配合的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部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推拉柄旋转的限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部设有多个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推拉柄上沿圆周方向对应设有多组所述卡槽,同一组中的各所述卡槽沿推拉柄轴向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筒与一防护罩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推拉柄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罩上设有连接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筒上设有刻度标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套管上开设有固定孔并配设有医用透明敷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包括穿刺针芯、外套管、以及收集筒,收集筒中设有推拉柄,推拉柄上设有与收集筒内壁紧贴的密封活塞,利用穿刺针芯刺入脓腔部位,见脓液流出至穿刺针芯后端说明穿刺成功,然后将外套管推送进入穿刺部位,并将穿刺针芯撤出,利用胶带将外套管粘接固定于患者皮肤上,最后将引流管与外套管连接,推拉柄向后拉,从而可在收集筒前端形成负压,脓液、渗出液及血液等经过外套管、引流管流入收集筒内,可以实现持续引流,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患者痛苦小,引流更加彻底,微创,无瘢痕苦恼,感染率低,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穿刺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收集筒和推拉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套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穿刺针芯;11、堵头;2、外套管;21、引流孔;22、固定孔;23、医用透明敷贴;3、引流管;31、冲洗支管;32、管夹;33、盖帽;4、收集筒;41、卡部; 42、限位部;43、刻度标识;5、推拉柄;51、卡槽;6、密封活塞;7、防护罩;71、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55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筛选禽类种蛋的孵化器
- 下一篇:一种毒蛇养殖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