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闭式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2494.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2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齐建雄;楚飞;姜燕燕;王博;高瀚;雷宇;赵春晖;程腾飞;王洋绅;周泽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3/04;F15B21/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邹秋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体和马达,泵体的第一油口和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泵体的第二油口和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一过滤器,连接在第一管路上,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一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连接在第二管路上,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二油口连接;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管口和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管口和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闸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压管线处于带压状态下,通过人工或者液压马达使得主轴与钻柱进行旋扣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控制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某钻修井作业装置,在修井作业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连接油管进行作业。由于设备采用了液压闭式系统进行控制,液压闭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液压闭式系统包括发动机1、主闭式泵2、闭式泵控制机构3、补油泵安全阀4、主泵安全阀5、补油泵6、高压过滤器7、马达安全阀8及液压马达9。
在上述系统中,整个液压管线长期处于带压状态,在设备不工作的时候,主闭式泵2的摆角归零,整个液压闭式系统的液压马达9处于锁紧状态,液压马达9控制的主轴无法进行旋转。作业工人只能通过旋转主轴和钻柱上的连接螺纹完成旋扣,或者操作液压马达9旋转完成主轴旋扣。通过人工旋转主轴或者钻柱实现旋扣费时费力;通过液压马达9驱动主轴实现旋扣,动作可控性差,费时费力。
当作业工人连接钻柱时,在通过液压马达9带动主轴旋扣的情况下,液压马达9速度可能较快,使得旋扣结束后仍然带动钻柱一起旋转。由于钻柱是平放在地面上,通常需要人工移动钻柱,此时,对钻柱周围的人具有伤害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液压管线处于带压状态下,通过人工或者液压马达使得主轴与钻柱进行旋扣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体和马达,泵体的第一油口和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泵体的第二油口和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一过滤器,连接在第一管路上,第一过滤器的第一管口与泵体的第一油口连接,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一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连接在第二管路上,第二过滤器的第一管口与泵体的第一油口连接,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二油口连接;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管口和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管口和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闸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包括连接在第一过滤器的第一管口与泵体的第一油口之间的第一连接管及连接在第一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的第二连接管,第二管路包括连接在第二过滤器的第一管口与泵体的第一油口之间的第三连接管及连接在第二过滤器的第二管口与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的第四连接管,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闭式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支路及设置在第二支路上的第一安全阀,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管上,并位于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形成的第一连通点和马达的第一油口之间,第一安全阀的第二阀口连接在第四连接管上,并位于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管形成的第二连通点和马达的第二油口之间。
进一步地,闭式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泵体的补油口连接第三支路设置在第三支路上的补油泵。
进一步地,闭式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第三支路连接的第四支路及设置在第四支路上的第二安全阀。
进一步地,泵体为双向变量泵,闭式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泵体的摆角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阀口与第四支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2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家庭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气管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