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9630.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0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英莉;李书文;毛琼;唐玉婷;韦延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4B7/06;E04D1/30 |
代理公司: | 广东勤诺律师事务所 44595 | 代理人: | 张雪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仿古 建筑 镂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包括瓦片和屋脊,所述瓦片之间通过水泥和胶水粘连固定组成宝顶,所述瓦片按照图纸现场拼装完成之后,整体吊运至屋脊对应位置,然后使用预配好的水泥和胶水加固镂空宝顶,所述瓦片若为表面光滑的原材料,如琉璃瓦等,可对加固接触的光面进行粗糙处理,确保宝顶的成型牢固,且所述宝顶通过水泥和胶水与屋脊粘连固定,宝顶设置在屋脊长向中部位置,大小为屋脊长度的1/10~1/20,所述瓦片选用材料与屋面面层材料相同,如琉璃瓦等。本实用新型具备既方便安装,又能与仿古建筑相得益彰,起到宝顶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且该宝顶能减少风荷载,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
背景技术
中华上下五千年,醇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无数的传世经典。古建筑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仿古建筑传承与发展了古建筑的古典之美,颇受大众青睐。宝顶是古建筑的点睛之笔,但是在大多数仿古建筑中的宝顶设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未设置宝顶,缺少点睛之笔;
2、砖块堆砌、混凝土葫芦等,单调、枯燥乏味;
3、使用避雷针代替,突兀;
以上不足都会使仿古建筑“古色”大减,“古色”不存,破坏了仿古建筑的古典之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具备既方便安装,又能与仿古建筑相得益彰,起到宝顶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且该宝顶能减少风荷载,安全可靠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会导致仿古建筑“古色”大减,“古色”不存,破坏了仿古建筑的古典之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包括瓦片和屋脊,所述瓦片之间通过水泥和胶水粘连固定组成宝顶,且所述宝顶通过水泥和胶水与屋脊粘连固定。
优选的,所述瓦片选用材料与屋面面层材料相同,如琉璃瓦等。
优选的,宝顶设置在屋脊长向中部位置,长度为屋脊长度的1/10~1/20。
优选的,所述瓦片若为表面光滑的原材料,如琉璃瓦等,可对加固接触的光面进行粗糙处理,确保宝顶的成型牢固。
优选的,所述瓦片按照图纸现场拼装完成之后,整体吊运至屋脊对应位置,然后使用预配好的水泥和胶水加固镂空宝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施工简单,安装方便;镂空设计,增强仿古建筑的立体感;镂空设计,减少风载,稳定牢固;镂空宝顶能通过镂空部位透视建筑后的景物,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效过度,使仿古建筑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真正达到宝顶的“点睛”作用;本镂空宝顶优点十分明显,容易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花瓣状宝顶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星光、元宝状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元宝状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状外观示意图。
图中:1、瓦片;2、屋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9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止水坎台模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型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