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35898.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齐登武;吴卫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胶带 | ||
一种光学胶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隔水防刮涂层、基材层、增韧层、防眩光层、蓝光阻隔层、光学胶层和离型层,蓝光阻隔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纳米二氧化硅胶层、纳米二氧化铈胶层、纳米氟化钾胶层和纳米二氧化钛胶层,防眩光层中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防眩光材料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铌或氧化铟锡。本实用新型使用在各类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及车辆后视镜的贴膜中时,可实现防眩光功能,同时使平面不附着水珠,提高显示的清晰度,蓝光阻隔层的多层结构,提高了蓝光阻隔性能;防眩光层的结构在提高防眩光效果的同时又保证了光线透过性;隔水防刮涂层同时还具有防刮性能,以及自清洁功能,适合于各种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胶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使用过程中,其自身会发射出波长小于自然光的蓝光,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损伤人眼的视网膜,影响视力。同时,当强光照射到电子屏幕上使会产生眩光现象,特别是在户外使用时,或者安装在户外的电子屏幕,当灯光照射的角度契合时就会因反射而产生强光,会造成人眼在短时因刺激而无法看清物体,影响视觉体验,也影响正常使用。另外,户外的电子屏还需要具备防水防雨效果,滴落的雨水不能形成水滴附着在上面而影响视觉效果,使雨水能快速滑落而不滞留,避免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可阻隔蓝光、防眩光和隔水性能的防水防眩光光学胶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光学胶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隔水防刮涂层、基材层、增韧层、防眩光层、蓝光阻隔层、光学胶层和离型层,所述蓝光阻隔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纳米二氧化硅胶层、纳米二氧化铈胶层、纳米氟化钾胶层和纳米二氧化钛胶层。设置隔水防刮涂层、防眩光层和蓝光阻隔层使胶带具有防水性、防眩光性和防蓝光性能。蓝光阻隔层由多层纳米胶层复合而成,提高了阻蓝光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层包括位于上下相连的第一防眩光层和第二防眩光层,所述第一防眩光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增韧层相连,所述第二防眩光层的下表面与所述蓝光阻隔层相连,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防眩光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防眩光层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使防眩光材料具有更多的自由反射的立体空间,光线在防炫光层中漫反射,但同时又有部分可穿透,提高防眩光效果,同时又不影响光学透过性。防眩光层可通过丝网印刷、喷涂、溅射、涂布等工艺方法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0.5~3μm,防眩光层中含有防眩光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材料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铌或氧化铟锡。这些微粒本身具有不规则的凹凸表面,当光线照射时会向不同方向反射,形成不了朝向某一个方向的强光束,因此可起到防眩光的作用。这些材料可为现有的商品颗粒,其颗粒大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优选纳米级颗粒。防眩光材料也可为表面具有不规则反射面的有机高分子颗粒,有机高分子颗粒的内部也可设置有可实现光线多次折射的微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材料为纳米级颗粒。纳米级材料可保证材料良好的光线透过性。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PET膜、PC膜或PVC膜等透光性良好的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增韧层为透明硅胶层。增韧层可起到缓冲的作用,防眩光层的粒子在增韧层的作用下能实现更好的粘附和排列,有利于防眩光效果的发挥。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层为光学丙烯酸酯压敏胶、光学硅胶压敏胶或橡胶压敏胶。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0~60μm。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0~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35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