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温控器油槽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7945.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应安的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姜佩娟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温控 油槽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温控器油槽,包括壳体,所述油槽本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叶片旋向相反的搅拌叶片,所述油槽本体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油槽本体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贯穿油槽本体并延伸至油槽本体内,且输气管位于油槽本体内的部分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加热丝、叶片旋向相反的搅拌叶片和冷风机,能够对油槽本体内进行快速的温度调节,同时使油槽本体1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温控器油槽。
背景技术
油槽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子技术、化工、石油、医学的工具。物理化学、计量、大专院校、电子仪表、科研机构等领域进行实验、检测和企业生产的一个冷热受控、温度均匀的场所对试验样品或生产的产品进行恒定温度试验或测试,恒温糟控制系统采用PID自动控制,LED数显,它的外循环泵可把糟内恒温液体向外输出,蹭立糟外第二恒温场,扩大使用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当中的油槽,通常在油槽的底部设置加热模块,造成油槽底部的温度与上部的温度存在差异,不能进行均匀的加热,而且加热效率缓慢,同时现有技术当中不能进行快速降温,降温效率低下。
现有的温控器油槽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当中的油槽,不便进行快速加热,消耗的时间较久,同时油槽内底部和顶部的温度存在差异,不便进行均匀的加热,加热效率较低;
2、现有技术当中的油槽,不便进行快速降温,降温效率低下,而且不便将油槽内的温度进行直观的显示,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温控器油槽,解决了现有技术油槽加热不均匀和不能进行快速降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温控器油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面设有开口,开口内固定连接与油槽本体,所述壳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油槽本体上端面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油槽盖,所述油槽盖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且第二转动块与油槽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油槽本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叶片旋向相反的搅拌叶片,所述油槽本体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内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油槽本体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贯穿油槽本体并延伸至油槽本体内,且输气管位于油槽本体内的部分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柱,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槽本体的两侧壁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且导向柱远离油槽本体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油槽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内滑动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底端贯穿支撑柱并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T型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柱两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型块上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面设有通孔,通孔内匹配设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底端与T型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外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T型块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顶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应安的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宝应安的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7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能挤压拉索张拉的中间连接器
- 下一篇:精密型一拖四双重行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