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裹单件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6080.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5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沈古文;宋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邦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6 | 分类号: | B65G47/26;B65G47/8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30 | 代理人: | 许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单 分离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裹单件分离装置,包括:沿同一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宽度大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宽度;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等长且并排放置的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呈锐角设置;并排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一端与第三直线传送机构连接,第二斜面的一端与第二直线传送机构连接;第一斜面与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平面、第二斜面与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平面均呈倾斜坡度,且倾斜坡度的角度一致。本申请自动化地实现了包裹单件分离和异常物品的剔除,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包裹分拣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裹单件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种包裹在各地之间快速地流通,对自动化处理包裹的要求越来越高,包裹的输送就显得尤为重要。包裹传送无序会导致多个包裹并行,无法进行自动化技术手段的识别和分拣,分拣速度慢易造成包裹堆积而形成输送线拥堵,降低作业效率。
现有的包裹分离主要靠人工操作实现,这种人工操作的分离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且操作劳动强度大、人工处理效率低,与后端的自动分拣机系统不匹配,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包裹的自动理货工序,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包裹单件自动分离、为后续自动分拣做准备的高效率的包裹单件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裹单件分离装置,包括:
沿同一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宽度大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宽度;
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等长且并排放置的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呈锐角设置;
并排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线传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传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直线传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平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水平输送平面均呈倾斜坡度,且倾斜坡度的角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所述第二直线传送机构为皮带传送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面高度和所述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面高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直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三直线传送机构为辊筒传送机,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一个斜辊筒区和一个直辊筒区;所述斜辊筒区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直线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直辊筒区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
所述斜辊筒区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转动的第一辊筒,多个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框架的边框倾斜且平行地安装连接,第一辊筒绕其辊轴自转,多个第一辊筒的表面形成输送包裹的输送面;
所述直辊筒区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转动的第二辊筒,多个所述第二辊筒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第二筒绕其辊轴自转,多个第二辊筒的表面形成输送包裹的输送面;
多个所述第一辊筒的下方设有并排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滚轮,每个第一滚轮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辊筒的间隙,且第一滚轮的上端面抵接相邻两个第一辊筒的下端面;所述第一滚轮的排列方向与第一辊筒的排列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滚轮在其下方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辊筒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邦物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6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