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22562.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江洪祥;陈谦学;王军民;刘宝辉;许州;王龙;邓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吴艳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下 积液 防治 装置 | ||
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包括环状封闭的负压管和设置在负压管内侧的压迫气囊,所述负压管上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设置有头皮针,负压管上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抽吸瓶,所述抽吸瓶可连接吸引机,所述负压管的两侧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固定带;所述压迫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管和多个用于头皮针穿过刺入头皮的穿刺孔,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气嘴。本实用新型兼具抽吸头皮下产生的积液和防止积液产生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皮下积液是脑外科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检查示局部或大范围的皮肤隆起,触摸皮肤有漂浮感或波动感,术区头皮张力增高,伤口感染加重,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多因术中硬脑膜缝合不严密,存在活瓣样裂口,使脑脊液顺压力差渗到皮下,形成皮下积液,手术、创伤、积血异物刺激等也可导致皮下积液。皮下积液因其位置浅表,故诊断并无困难。但处理比较棘手,少量积液时,早期采取局部抽吸局部加压包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头皮下抽取积液方法有以下缺点:注射器临时抽取,可有一定效果,积液不断产生,反复抽取,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还增加颅内感染风险;加压包扎只能临时通过加压来减少积液的产生,不能有效地维持加压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包括环状封闭的负压管和设置在负压管内侧的压迫气囊,所述负压管上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设置有头皮针,负压管上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抽吸瓶,所述抽吸瓶可连接吸引机,所述负压管的两侧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固定带;所述压迫气囊上设置有充气管和多个用于头皮针穿过刺入头皮的穿刺孔,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气嘴。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控速阀。
进一步地,所述抽吸瓶上设置有插入瓶底内的抽吸管和插入瓶顶内吸引管,所述抽吸管连接抽吸口,所述吸引管连接吸引机。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管设置成与头部相匹配的弧形。
进一步地,两条所述固定带的端部设置有相配合连接的魔术贴或连接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兼具抽吸头皮下产生的积液和防止积液产生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负压管,2压迫气囊,3引流管,4头皮针,5抽吸口,6抽吸瓶,7抽吸管,8吸引管,9控速阀,10滚轮,11壳体,12固定带,13充气气嘴,14穿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头皮下积液防治装置,包括环状封闭的负压管1和设置在负压管1内侧的压迫气囊2,所述负压管1设置成与头部相匹配的弧形;负压管1上连接有引流管3,所述引流管3的端部设置有头皮针3,负压管1上设置有抽吸口5,所述抽吸口5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抽吸瓶6,所述抽吸瓶6可连接吸引机,所述负压管1的两侧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固定带12;所述压迫气囊2上设置有充气管和多个用于头皮针3穿过刺入头皮的穿刺孔14,所述充气管上设置有充气气嘴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2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磨床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印机压纸板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