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4066.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0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华;饶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汇智合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0 | 代理人: | 胡长民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顶部 安全 救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包括电梯顶,所述电梯顶的内部铰接有第一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铰接有升降梯。该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通过设置锁块,当电梯故障时,只需拉动拉绳,利用拉绳带动锁块旋转,使锁块与竖板分离,即可将第一安全门打开,操作更加的简单,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方便人们快速的从电梯内逃生,通过设置升降梯,当第一安全门打开后,将升降梯展开,通过攀爬升降梯逃离到电梯的顶部,保护了人们的安全,方便人们快速的爬到电梯顶部,节省了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
电梯安全救生门是为了方便被困人员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进行逃生的装置,但是现有的电梯安全门很难打开,人员被困在电梯中时,身上通常不会携带开门工具,导致安全逃生门打不开,影响人员的逃生,同时由于电梯的高度较高,人员很难爬到电梯的顶部,为人员的逃生带来困难,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包括电梯顶,所述电梯顶的内部铰接有第一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铰接有升降梯,所述支撑块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第一安全门的顶部铰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升降梯的侧面活动套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锁,所述电梯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顶部铰接有第二安全门。
可选的,所述升降梯水平放置在第一安全门的顶部,所述升降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升降梯展开的长度与电梯的高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固定锁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锁块,所述锁块呈Z字型,所述锁块的右端与竖板卡接在一起,所述锁块的正面设置有扭簧,所述锁块左侧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底部延伸至第一安全门的底部且拉绳的底部设置有拉环。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全门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伞状轮,所述伞状轮的底部啮合有旋转阀,所述旋转阀活动套接在第二安全门的底部,所述套管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固定销。
可选的,所述竖板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固定销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升降梯为剪叉式结构,所述升降梯的右端由圆弧杆收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梯轿厢顶部安全救生门结构,通过设置锁块,当电梯故障时,只需拉动拉绳,利用拉绳带动锁块旋转,使锁块与竖板分离,即可将第一安全门打开,操作更加的简单,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方便人们快速的从电梯内逃生,通过设置升降梯,当第一安全门打开后,将升降梯展开,通过攀爬升降梯逃离到电梯的顶部,保护了人们的安全,方便人们快速的爬到电梯顶部,节省了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达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康达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4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安全限速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人脸识别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