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2317.1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8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24;E02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机械 连接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形状为圆柱体,且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契合连接,所述第一罐体底部呈环绕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罐体内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固定杆相对应的腔室,所述第二罐体内部腔室的内底部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横截面呈T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对应的两第二固定杆底部相接触部分位于支撑杆中心线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均与卡槽的内底壁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不会发生上下晃动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领域中,施工速度与施工的质量对建筑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涉及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现阶段的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不但使用时要依靠操作人员根据实践经验来手动操作,工作效率不高,预制桩的固定不够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形状为圆柱体,且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契合连接,所述第一罐体底部呈环绕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罐体内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固定杆相对应的腔室,所述第二罐体内部腔室的内底部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横截面呈T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两侧均通过合页连接有与第二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合页片,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罐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夹,所述环形夹开口处设置有配合环形夹使用的螺丝与螺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支撑杆对应的两第二固定杆底部相接触部分位于支撑杆中心线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均与卡槽的内底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环形夹与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环形夹垫,且环形夹垫与环形夹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环形夹垫材质为橡胶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固定杆顶部位于卡槽顶部的拐角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一固定杆的均由生铁材质制成,且第一罐体和第一固定杆一体铸造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环形夹开口处设置于配合螺丝螺母使用的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簧固定在第二固定杆与支撑杆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对应的两第二固定杆底部相接触部分位于支撑杆中心线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均与卡槽的内底壁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不会发生上下晃动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环形夹与第二罐体之间设置有环形夹垫,且环形夹垫与环形夹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环形夹垫材质为橡胶材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不会发生晃动的情况出现,稳定啦罐体之间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固定在第二固定杆与支撑杆的中部,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第二固定杆分不开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桩机械连接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2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