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1863.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姊攸;陆铜华;毕海明;徐俊;刘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D1/00 | 分类号: | B27D1/00;B32B2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方惠琴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功能 复合 人造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该复合人造板包括人造板基材,人造板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贴合有至少一层导电碳纤维毡。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电碳纤维毡作为电磁屏蔽层,导电碳纤维毡具有导电性,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当导电碳纤维毡与人造板基材复合、经过冷压热压等加压工序后,压阻特性降低了导电碳纤维毡的电阻,使得碳纤维毡内有效导电网络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磁屏蔽效能。层状的导电碳纤维毡无需过厚即能够确保电磁屏蔽效果始终保持稳定。导电碳纤维毡不仅质轻且薄,添加后板材质量几乎无增加;而且环保无毒,原材料成本低;导电碳纤维毡生产工艺简单,与板材复合工艺也简单,板材后期锯切加工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人造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
背景技术
电磁波是电磁能量传播的主要方式,高频电路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邻近的其它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空间的各种电磁波也会感应到电路中,对电路造成干扰。同时,电磁波也会或多或少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电磁屏蔽的作用是切断电磁波的传播途径,从而消除干扰。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诸多手段中,电磁屏蔽是最基本和有效的。
具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是一类重要的电磁屏蔽材料。如公开号为CN2083435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无醛人造板,该无醛人造板包括芯板,所述的芯板的两侧表面均依次贴合有胶合层、磁板、隔离板、铝膜层和外板,其中,所述的磁板包括板体,板体背向芯板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磁体腔,磁体腔内设有永磁体;所述的隔离板包括基板,基板朝向芯板的一侧依次贴合有隔离金属网和衬板,该衬板上开设有纵向均匀分布的弹簧孔,所述的弹簧孔内设有与隔离金属网焊接的切割弹簧。
金属隔离网和铝膜使得无醛人造板具有电磁隔离效果,同时增加了强度;永磁体和切割弹簧的加入使得隔离金属网中流动有微电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隔离金属网的屏蔽效果。该人造板不仅结构复杂,加工工艺繁琐;而且隔离金属网和切割弹簧的添加大大增加了板材的重量,后期不易锯切加工。
公开号为CN 105082313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人造板主要由镀镍膨胀石墨和木纤维按照2-7:3的质量比复合而成,所述复合人造板厚度为1-4mm,密度为 0.7-1.0g/cm3。该复合人造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称量木纤维和镀镍膨胀石墨,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向所述的第一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异氰酸酯胶黏剂,搅拌均匀,得到压板原料,其中,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用量为木纤维和镀镍膨胀石墨总质量的8~16%;将所得的压板原料铺装均匀后,经预压再热压即得到所述的复合人造板。
该复合人造板的不足之处在于:(1)镀镍膨胀石墨价格高、添加量大,使得板材制造成本大大提高;(2)电磁屏蔽效能不稳定。
公开号为CN 103978524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功能的人造板及其制造方法,该人造板包括面层和底层,其中,面层是含有聚苯胺的木/竹质单板;底层采用木质胶合板,中(高)密度纤维板或刨花板。
该人造板不仅具有木质材料自身的性能特征,而且据我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GB-SJ20524-1995),在5KHz~1500KHz的频率范围进行屏蔽效能测定,该人造板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2.78dB~49.35dB。然而该人造板的不足之处在于:聚苯胺不仅价格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安全性低。
可见,现有的具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人造板分为两类:(1)采用隔离金属网作为电磁屏蔽层、辅以铝膜和切割弹簧,这种复合人造板加工起来十分繁琐,而且制成的复合人造板重量较大,后期加工也不方便;(2)采用聚苯胺、膨胀石墨等电磁屏蔽材料与木质纤维混合制成复合板,这种复合板中需要使用到的电磁屏蔽材料量大,且很多电磁屏蔽材料价格高,有些甚至有安全隐患;当电磁屏蔽材料与木质纤维混合不均匀时,还会导致电磁屏蔽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1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前儿童图形及颜色认知教具
- 下一篇:一种变形人形玩具智能注塑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