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90998.4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5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民;吕菲;李磊;徐宁;吴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48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正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包括陶瓷层、上导电层、多孔模板、正极阵列、下导电层、粘结层和集流体,所述陶瓷层设置在电池正极极片结构最外层,所述上导电层设置在陶瓷层下端,和正极阵列连接,所述多孔模板设置在上导电层下端,为垂直均匀分布中空孔道,所述正极阵列填充在垂直均匀分布中空孔道中,所述下导电层设置在多孔模板下方,和正极阵列连接,所述粘结层设置在下导电层下方,所述集流体设置在粘结层下方。本实用新型发明可以显著抑制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充放电过程中极片物质体积变化,对提高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和容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电池如锂硫电池、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变化,影响电池性能。这是由于正极材料的自身特性所致的。
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如钴酸锂材料,三元材料等都是层状结构材料,层状结构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是间晶层的锂离子(正电荷)依靠静电引力“黏合”住了主晶层(负电荷),因此当间晶层中的锂离子在循环中不断发生减少和恢复时,紧邻间晶层的两个主晶层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应力变化长期累积的话,会造成不可逆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正极极片表面出现裂纹及机械剥落,极大的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虽然研究者对正极材料进行了诸多改性,但是由于这是材料本征结构的问题,体积膨胀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电池正极极片充放电过程中极片物质体积变化,提高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和容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包括陶瓷层、上导电层、多孔模板、正极阵列、下导电层、粘结层和集流体,陶瓷层设置在最外层,上导电层设置在陶瓷层下部,多孔模板设置在上导电层下部,所述多孔模板为垂直均匀分布的中空孔道,所述正极阵列填充在多孔模板的中空孔道中,所述正极阵列一端和上导电层相连,另一端和下导电层相连,所述下导电层设置在多孔模板下部,所述粘结层设置在下导电层下部,所述集流体设置在粘结层下部,所述电池正极极片结构按上述部件顺序组装。
优选的,所述陶瓷层厚度为0.02~50μm。
优选的,所述上导电层设置在陶瓷层下面,多孔模板上方;所述上导电层厚度为0.05~10μm。
优选的,所述多孔模板设置在上导电层下端,垂直均匀分布中空孔道的直径为0.01~1000μm。
优选的,所述多孔模板(3)厚度为0.05~2000μm。
优选的,所述多孔模板(3)为氧化物材质。
优选的,所述正极阵列为设置在多孔模板垂直均匀分布中空孔道中;所述正极阵列和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导电层设置在多孔模板下方,和正极阵列连接,厚度为0.05~10μm。
优选的,所述集流体设置在粘结层下方。
优选的,所述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按顺序组装;所述一种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可用在多种电池正极极片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正极极片结构,将正极活性材料限定在多孔模板中,可显著降低电池正极极片充放电过程中极片物质体积变化,对于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正极极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陶瓷层;2:上导电层;3:多孔模板;4:正极阵列;5:下导电层;6:粘接层;7:集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90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显示远程多通讯接口的可编程控制器
- 下一篇:海上用可充气冲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