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6525.7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7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峰;余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万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06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50016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机风筒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包括安装于电机尾端的风筒,风筒贴近电机扇叶轮一端完全开放,风筒远离电机扇叶轮一端的圆周侧壁向内侧折弯形成过渡斜面,过渡斜面的内侧区域设置有防护网,风筒的内腔同轴设置有导风筒,导风筒由连接部、过渡部和导流部构成,连接部固定贴附于过渡斜面内壁,过渡部截面为圆弧的一端,导流部为内壁直径与电机扇叶轮直径相匹配的圆筒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起到了有效的风流导向约束作用,使得作用于电机机芯上风流的风压、风速得以提升,进而可有效提升扇叶轮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风筒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
背景技术
功率较大的电机为了散热需要,一般会在其转轴的尾端安装扇叶轮,电机运转的同时带动扇叶轮旋转,从而产生风流为自身散热,同时为了供风流进入和安装防护作用,电机尾端需要安装套设在扇叶轮外侧的风筒。
现有技术中的风筒结构如图1的风筒100所示,风筒100直接安装在扇叶轮300的外侧,且风筒100的内壁与扇叶轮300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工作时,从风筒100端面外侧引入的风流经过风筒100端面通风孔后由于通道截面变大,从而造成风流向间隙发散、流速降低的现象,进而无法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基于此,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的风筒结构,包括安装于电机尾端的风筒,所述风筒贴近电机扇叶轮一端完全开放,所述风筒远离电机扇叶轮一端的圆周侧壁向内侧折弯形成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的内侧区域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风筒的内腔同轴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由连接部、过渡部和导流部构成,所述连接部固定贴附于所述过渡斜面内壁,所述过渡部截面为圆弧的一端,所述导流部为内壁直径与电机扇叶轮直径相匹配的圆筒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过渡斜面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风筒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腰圆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3-6个,所述安装孔呈周向阵列状排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为过渡斜面的内侧区域端面密布开设方孔形成,所述过渡斜面的内侧区域端面沿轴向向内侧凹沉。
优选的,所述风筒的圆周内侧壁贴附设置有防震标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的风筒结构存在工作时风流容易向间隙发散、流速降低的现象,进而无法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风筒结构,该结构包括风筒和位于风筒内腔的导风筒,导风筒由连接部、过渡部和导流部构成,导流部设置在扇叶轮与防护网之间,遮挡了扇叶轮与风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且导流部为内壁直径与电机扇叶轮直径相匹配的圆筒结构,工作时,外部引入的风流流经导流部结构,导流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风流导向约束作用,使得作用于电机机芯上风流的风压、风速得以提升,进而可有效提升扇叶轮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原有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筒和导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筒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万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万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65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轴摆放检测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扫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