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70310.6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4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山;杨文;李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王君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况 跨越 结构 模拟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包括阀门、储液罐和悬索跨越管桥,所述储液罐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三阀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流量控制回路,所述流量控制回路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悬索跨越管桥,所述悬索跨越管桥上贴有多组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所述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线性连接解调仪,所述解调仪线性连接数据存储器,所述数据存储器线性连接移动电源组件,所述悬索跨越管桥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背压阀,所述背压阀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三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悬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管道里程增加,长距离输送管线铺设面对的地形复杂程度随之增加,很多管道需要跨越河流、湖泊及沟壑峡谷区域。在这样的复杂地形区域,跨越式结构在管道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跨越结构其自身结构特点,加之所处环境复杂性,跨越式结构及管体的检测实施困难,对其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开展困难。而在实际工况中,管道悬索跨越结构的应力变化问题较为复杂,很难在工程中直接进行测量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此,本实用设计了一种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建立可以模拟不同管内介质流速、压力及索系预紧力条件下,跨越式结构及管体的应力模拟试验台,以对悬索跨越式结构开展实验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阀门、储液罐和悬索跨越管桥,所述储液罐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三阀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流量控制回路,所述流量控制回路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悬索跨越管桥,所述悬索跨越管桥上贴有多组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所述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线性连接解调仪,所述解调仪线性连接数据存储器,所述数据存储器线性连接移动电源组件,所述悬索跨越管桥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另一端连接设置有背压阀,所述背压阀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悬索跨越管桥为单管结构,所述悬索跨越管桥均通过三通管连接两端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贴于悬索跨越管桥上,所述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可对测试数据进行温度自补偿,去除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于对管体应变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回路由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组成,所述试验装置通过控制流量控制回路中第二阀门,控制试验过程中管内介质流速。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通过管接头连接两端管道,循环泵对管内介质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储液罐内采用油、水或油水混合物作为实验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流量控制回路,研究当管内介质流速、压力变化时,悬索跨越结构及管道本体的形变及应力变化规律。
2、还可以通过加装不同载荷,可对各处应变数值进行实时采集,以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工况悬索跨越结构模拟试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三阀门,2-背压阀,3-第二压力表,4-悬索跨越管桥,5-移动电源组件,6-数据存储器,7-解调仪,8-第一压力表,9-流量计,10-第二阀门,11-第一阀门,12-循环泵,13-储液罐,14-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0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软连接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个晶片吸附的真空陶瓷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