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患者用护理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6279.0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汪继翠;林小碧;赵静;周艳辉;曹红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全身 麻醉 复苏 患者 护理 枕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患者用护理枕头,包括枕体、枕套,枕体上端包括第一垫面、第二垫面、第三垫面、第四垫面,第一垫面为向内呈20°‑30°凹陷的横向凹槽,第一垫面连接第二垫面,第二垫面为向上凸起30°‑35°的横向凸起,第二垫面连接第三垫面,所述第三垫面为向内凹陷20°‑30°的横向凹槽,凹陷深度比第一垫面浅,第三枕体连接第四枕体,第四垫面为向上凸起20°‑30°的横向凸起,凸起高度比第二垫面低;枕体在第一垫面和第二垫面连接处的下方通有横向的缝隙;符合人体工学,使病人气管和肺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让气道呼吸顺畅,固定病人的头部的同时,使病人的舒适度得到提高,让病人的胸椎,颈椎,头部得到缓冲,减少了压疮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枕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患者用护理枕头。
背景技术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通气、换气不足,而目前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枕头抬高床头。
抬高床头后存在的问题:
1、病人头部缺少固定而偏转,导致病人的气道有一定弯折,气道不能完全开放,且颈椎悬空,容易落枕。
2、病人卧床的头部舒适度差,且受压皮肤容易引起压疮。
3、病人头部角度调节不便,仰卧躺容易引发舌头自然地向下坠而堵住气道,易引起窒息,即舌后坠,侧躺又压迫面部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患者用护理枕头,通过设计枕体、枕套,解决了病人头部缺少固定、呼吸气道容易不弯折、气道开放不全,头部舒适度差,容易引发压疮、舌后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患者用护理枕头,包括枕体、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上端包括第一垫面、第二垫面、第三垫面、第四垫面,所述第一垫面为向内呈20°-30°凹陷的横向凹槽,放置病人后脑,第一垫面连接第二垫面,所述第二垫面为向上凸起30°-35°的横向凸起,支撑病人的喉部对应的颈椎,第二垫面连接第三垫面,所述第三垫面为向内凹陷20°-30°的横向凹槽,凹陷深度比第一垫面浅,放置病人上背部颈椎,第三枕体连接第四枕体,所述第四垫面为向上凸起20°-30°的横向凸起,凸起高度比第二垫面低,支撑病人肺部的胸椎;即枕体上端面根据人体上部脊柱、颈椎、头骨有相对应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使得病人的肺部和气管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枕体在第一垫面和第二垫面连接处的下方通有横向的缝隙,通过缝隙可将第一枕面向第二枕面弯折,可通过在第一垫面垫一定角度的斜面枕体后,让病人的后脑向上抬起,防止病人出现舌后坠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一垫面右侧设有棘突凹槽,所诉横向凹槽放置病人的颈椎棘突。
所述枕体外侧套有枕套,所述枕套左侧面设有拉链,通过拉链可将枕体拿出,便于使用后期的清洗。
所述枕体材料选用记忆海绵材质,枕套采用透气亲肤材质,能够进一步缓冲病人皮肤受到的压力,使病人有一定舒适度的同时,减少压疮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6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