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氮氢混合气分离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6301.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7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定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特云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53 | 分类号: | B01D53/053;C01B3/50;C01B2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朱春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分离 提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氮氢混合气分离提取装置,包括吸附塔、氮氢气压缩压机、缓冲罐、进气总管以及出气总管,所述的吸附塔包括并排设置连接的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第五吸附塔和第六吸附塔,所述的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上均设置有旁路,所述的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分别通过旁路与吸附塔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接,所述的氮氢气压缩压机和缓冲罐通过进气管路连通设置在进气总管的前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六塔变压吸附分离方法提取纯氢气,经过3次升压和3次降压及二次再生转换,极大提高了原料混合气体的利用率,并且取得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用来满足用户对高纯氢气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气体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氢混合气分离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中对纯氢气的需求日益增多,对氢气的纯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生产工艺及成本的原因,市场上的普氢( 即氢氮混合气)目前应用比较广泛,需求高纯氢气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通常采用吸附塔来变压吸附技术分离提取高纯氢气,现在技术中一般使用的是4塔和5塔分离提取工艺。但是,由于升压降压工序间的压力梯阶跨度大,大压差伴随而来的是吸附床内气体流量变化大,分离出来的气体纯度有细微变化,影响产出的纯氢气品质。同时,4塔工艺吸附塔在工作均压后剩余的混合气经再生时序后排放;5塔工艺在工作后,经过一均压、二均压后,混合气经过再生时序后排放,它们对原料混合气体的利用率低,浪费原料气体,并没有达到正真的节能减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氮氢混合气分离提取装置,采用六塔变压吸附分离方法提取纯氢气,经过3次升压和3次降压及二次再生转换,极大提高了原料混合气体的利用率,并且取得的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用来满足用户对高纯氢气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氮氢混合气分离提取装置,包括吸附塔、氮氢气压缩压机、缓冲罐、进气总管以及出气总管,所述的吸附塔包括并排设置连接的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第五吸附塔和第六吸附塔,所述的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上均设置有旁路,所述的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分别通过旁路与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第五吸附塔、第六吸附塔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接,所述的氮氢气压缩压机和缓冲罐通过进气管路连通设置在进气总管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吸附塔分别设置在吸附塔安装座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总管设置在吸附塔的下方,所述的出气总管设置在吸附塔中下部并位于进气总管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第四吸附塔、第五吸附塔和第六吸附塔内均装填有分子筛。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旁路上设置有多个气动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述的进气阀位于氮氢气压缩压机的前方,所述的出气阀位于缓冲罐的后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管路通入氮氢混合气体,所述的出气总管输出高纯氢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氮氢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在40-9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高纯氢气体的纯度在99.99%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总管的后端还设置有排废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特云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特云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末端柔性伺服卡爪执行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钢缆防绞的高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