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40715.5 | 申请日: | 2019-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姚兴旺;刘艳平;许静;卢锦阳;熊力;肖哲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张艳萍 |
| 地址: | 4100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调节 功能 胰液 导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包括胰腺端固定部件、引流管和肠管端固定部件,胰腺端固定部件和肠管端固定部件通过引流管相连通,胰腺端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引流管的一端,肠管端固定部件设置在引流管上,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支架,若干个支撑支架均等距设置在引流管内,蓄液球囊设置在引流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通过第二单向阀的单向通流作用,确保了胰液只能从胰腺端流向肠管端,通过第一单向阀和蓄液球囊对胰腺分泌的胰液收集起来,暂时不释放,这样就不会接触到肠液,也就不会被激活,能够降低胰十二指肠在吻合时出现口漏,进而减小发生胰萎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有效疗法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需要切除十二指肠区部分脏器,并进行胰肠吻合。胰腺分泌的胰液被肠道内的酶激活后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极易导致胰肠吻合不成功继而引发胰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近期研究表明胰瘘致死率高达20%-50%。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包括胰腺端固定部件、引流管和肠管端固定部件,所述胰腺端固定部件和肠管端固定部件通过引流管相连通,所述胰腺端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引流管的一端,所述肠管端固定部件设置在引流管上,所述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支架,若干个所述支撑支架均等距设置在引流管内,所述蓄液球囊设置在引流管的另一端,且蓄液球囊远离胰腺端固定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靠近胰腺端固定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支架呈圆环状,且支撑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呈X形的支撑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支架和支撑腿均由镍基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为压力式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选用镍基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通过第二单向阀的单向通流作用,确保了胰液只能从胰腺端流向肠管端,通过第一单向阀和蓄液球囊对胰腺分泌的胰液收集起来,暂时不释放,这样就不会接触到肠液,也就不会被激活,能够降低胰十二指肠在吻合时出现口漏,进而减小发生胰萎的可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的引流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胰液导流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胰腺端固定部件;2、引流管;3、支撑支架;4、第一单向阀;5、肠管端固定部件;6、蓄液球囊;7、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0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