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3046.0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1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罗予;袁涛;周泽瀛;王顺霞;保烨;张莹;罗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塞上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马长增 |
地址: | 751100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双循环 系统 冷暖 | ||
1.一种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了箱体(1)、蒸发器(2)、压缩泵(3)、换向阀(4)、控制器(9)、换热器(5)、储热水罐(6)、储热循环泵(7)和末端循环泵(8);所述箱体(1)内分为独立的风腔(11)和设备间(12),风腔(11)设置有进风口(13)和排风口(14),设备间(12)设置有末端进水接口(15)和末端排水接口(16);所述蒸发器(2)安装在箱体(1)的风腔(11)中;所述压缩泵(3)、换向阀(4)、控制器(9)、换热器(5)、储热水罐(6)、储热循环泵(7)和末端循环泵(8)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设备间(12)中;所述换热器(5)设置有独立的冷凝腔和换热腔;所述储热水罐(6)上设置有独立的储热排水管(61)、储热进水管(62)、末端进水管(63)、末端排水管(64)和补液口(65);所述蒸发器(2)、压缩泵(3)、换向阀(4)和换热器(5)的冷凝腔联通构成热泵循环系统;所述储热水罐(6)通过储热排水管(61)和储热进水管(62)与换热器(5)的换热腔联通构成储热循环系统,储热循环系统中安装储热循环泵(7);所述储热水罐(6)通过末端进水管(63)和末端排水管(64)分别与能够连接末端设备的末端进水接口(15)和末端排水接口(16)联通构成供热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中安装末端循环泵(8);所述控制器(9)控制连接压缩泵(3)、储热循环泵(7)和末端循环泵(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采用保温板体结构,风腔(11)和设备间(12)由保温隔板(18)分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进风口(13)设置在前侧,排风口(14)设置在顶部,靠进风口(13)内侧设置安装蒸发器(2),排风口(14)上安装循环风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呈斜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末端进水接口(15)和末端排水接口(16)沿箱侧竖直方向依次排列或沿横向依次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与排风口(14)的循环风机控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水罐(6)采用承压式保温罐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水罐(6)的储热排水管(61)和末端进水管(63)位于罐体上端,储热进水管(62)和末端排水管(64)位于罐体下端,补液口(65)位于罐体顶部,储热排水管(61)联通换热器(5)的换热腔下端,储热进水管(62)联通换热器(5)的换热腔上端,末端进水管(63)联通箱体(1)的末端进水接口(15),末端排水管(64)联通箱体(1)的末端排水接口(1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循环泵(7)安装在储热水罐(6)的储热排水管(61)或储热进水管(62)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循环系统热泵冷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循环泵(8)安装在储热水罐(6)的末端进水管(63)或末端排水管(6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塞上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塞上阳光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30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辊修复用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力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