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5200.X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8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良;邓云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赵泽夏 |
地址: | 41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湿度 感应 调节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属于温湿度调节电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的温湿度调节电路比较复杂,具有较多的元器件的问题。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包括主控单元、温湿度传感电路、降温驱动电路和加湿驱动电路;所述温湿度传感电路,用于感应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和湿度上传至控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用于判断温度是否超过温度阈值,若是则发出使能信号给降温驱动电路,并判断所述湿度是否低于湿度阈值,若是则发出使能信号给加湿驱动电路;降温驱动电路,用于当接收到降温使能信号时驱动降温器降温;加湿驱动电路,用于当接收到加湿使能信号时驱动加湿器加湿。以简单化的电路结构、较少的元器件实现了温湿度感应及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调节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温湿度的调节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述温湿度调节控制中恒定温度、湿度控制最为典型,其一般包括微处理器和一些必要的硬件电路,通过比较设定温湿度值与当前温度湿度值间的关系来使得电路开关的实现通断,从而实现温度、湿度的调节,现有技术中的温湿度调节电路比较复杂,并且使用了较多的元器件,从而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包括主控单元、温湿度传感电路、降温驱动电路和加湿驱动电路;
所述温湿度传感电路、降温驱动电路和加湿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温湿度传感电路,用于感应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上传至控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温度是否超过温度阈值,若是则发出降温使能信号给降温驱动电路,并用于判断所述湿度是否低于湿度阈值,若是则发出加湿使能信号给加湿驱动电路;所述降温驱动电路,用于当接收到降温使能信号时驱动降温器降温;所述加湿驱动电路,用于当接收到加湿使能信号时驱动加湿器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传感电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U1和电阻R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1的3引脚与主控单元U2的P24引脚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1的2引脚接电源,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1的2、3引脚还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D1及继电器K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主控单元的P26引脚,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1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1的正向端,所述发光二极管 D1的负向端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2、发光二极管D2及继电器K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主控单元的P27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2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的正向端,所述发光二极管 D2的负向端与继电器K2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还包括蜂鸣电路,所述蜂鸣电路包括电阻R12、三极管Q5和蜂鸣器B1,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主控单元U2的P25 引脚,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蜂鸣器B1的一端,所述蜂鸣器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感应调节电路还包括液晶显示电路,所述液晶显示电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1和电阻R17,所述液晶显示器LCD1的VO引脚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液晶显示器LCD1的RS、RW、E、DB0-DB7引脚分别与主控单元U2的RS、RW、 EN、P10-P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化学院,未经怀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5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