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地震的电梯对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5092.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4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高赞亭;宋亮;陈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12 | 分类号: | B66B1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电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地震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叠置于对重架内的对重块,以及安装在对重架顶部的对重轮,通过将对重块由上至下分为多组,并在相邻组之间设有与对重架相固定的防晃梁,使防晃梁压靠下方一组的对重块且承载上方一组的对重块,使得各组的对重块更加稳固,在地震使对重块不容易从对重架中脱落。在对重轮的其中一部分为曳引绳绕置区,对重架上安装有多个挡绳件,各挡绳件沿对重轮周向间隔排布在曳引绳绕置区的外周,各挡绳件设置在曳引绳绕置区的外周,使得曳引绳不容易从曳引轮上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地震的电梯的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据悉我国所发生的地震对电梯的破坏力相当惊人,在一次地震中,重灾区的4.9万台电梯中就有20918台受损,高达一千台电梯报废或重大维修,且发生电梯困人的现象。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发生地震事件中,电梯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以至于人被困在电梯里。
根据地震的一些基本常识,地震主要包括P波和S波:
P波:地震产生的一种压缩纵波,也称为初至波。非破环性的P波是推进波,比起破坏性的S波能更快地穿过地壳,它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可以通过探测P波就有可能发出地震预警,预警时间取决于P波和其他破坏性波到达的时间差。
S波:地震产生的一种剪切横波,S波穿过地壳内部,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动方向。S波是破坏性波,迟于P波到达,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根据以上的电梯常识,电梯地震安全主要采取“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的这些措施。被动防御是指提高电梯的自身抗震能力,而主动防御则是指基于地震报警、地震预警技术的在地震严重波及电梯前就近平层的减灾措施。
对于电梯设计和制造来说,采取被动防御措施是关键,通过对我国近几年来所发生的地震状况的分析和总结,对电梯破坏力较强的相当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地震S波的冲击下,首先钢丝绳从绳轮上脱落,而对重装置在电梯曳引力的作用下继续运行而导致钢丝绳将绳轮卡死,进一步导致钢丝绳断绳的状况;甚至电梯对重装置从对重导轨上脱离,导致脱轨后的对重装置撞击损坏轿厢,对重块脱落对重框砸坏轿厢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地震的电梯的对重装置。
一种防地震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叠置于对重架内的对重块,以及安装在对重架顶部的对重轮,所述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所述对重块由上至下分为多组,相邻组之间设有与所述对重架相固定的防晃梁,所述防晃梁压靠下方一组的对重块且承载上方一组的对重块;
所述对重轮的其中一部分为曳引绳绕置区,所述对重架上安装有多个挡绳件,各挡绳件沿对重轮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曳引绳绕置区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对重架包括上梁、下梁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梁、下梁之间的两直梁,所述对重轮与所述挡绳件均安装于所述上梁,所述防晃梁的两端与相应侧的直梁相连。
可选的,所述直梁上沿高度方向排布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以适应所述防晃梁的不同安装高度,所述防晃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直梁的高度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防晃梁包括两块相对布置的防晃板,各防晃板包括:
连接在所述两直梁之间的承载部,且所述承载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由所述承载部沿对重架宽度方向进一步延伸的扩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5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高模量小克重碳纤维预浸料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养猪用饲料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