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铝模板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5084.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洁;韩如峰;刘海;范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E04G1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模板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铝模板支撑装置,其包括多个呈竖直设置的支撑管和多个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梁,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上端,多个支撑梁围设形成网格状的支撑结构,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不同支撑管上的连接板一,支撑管包括连接于连接板一的支撑管一和插设于支撑管一下端的支撑管二,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各自径向贯穿的调节孔一和一个调节孔二,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螺纹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锁止销,支撑管二转动连接有将其与支撑管一紧密连接的锁紧件一。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高度楼层可以相对较为便捷的进行适应性的高度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铝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楼板,尤其在地下室与非标层时,层高较高,其梁通常也具有较大的结构尺寸和较重的重量,因此,在浇筑时其模腔底板需要较大的支撑力,以防止楼板及梁弯曲变形、确保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寿命。现有梁底模板的支撑通常是通过架设脚手架的方式,在梁底下方设置多层纵横交错的脚手架用钢管,通过脚手架铰接件固定在支撑柱钢管上以支撑板底与梁底模板。这样,不仅架设工作量大,而且高度调整也不方便,严重影响模板架设工作效率,并且这种支撑结构还不能够进行早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45906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楼板及梁底模板支撑体系,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至少四个的偶数个支撑柱、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主梁和与主梁垂直的多根次梁,支撑柱上设有螺纹调整的可升降支柱,可升降支柱顶端形成有矩形柱帽;所述主梁和次梁主要由铝合金或钢质型材制成;所述可升降支柱的中部设有早拆头,两个可升降支柱通过一支撑压条连接形成一迟拆支撑组,该支撑压条由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所述矩形柱帽的顶面上;所述主梁搭接在两相邻迟拆支撑组的两个所述早拆头上;所述次梁通过两端搭接在两相平行的两所述主梁上,多根次梁的顶面与对应两主梁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共同支撑有早拆面板,早拆面板的顶面与支撑压条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调整高度,但是其高度调整的范围相对有限,该技术方案无法同时适应楼层高度范围相差较大的建筑施工场地,因此在针对不同高度的楼层施工时,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支撑柱以满足施工要求,适应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铝模板支撑装置,其能够在安装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至少四个呈竖直设置的支撑管和至少四个呈水平设置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管的上端,多个所述支撑梁围设形成网格状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一,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不同支撑管上的连接板一,所述支撑管包括连接于连接板一的支撑管一和插设于支撑管一下端的支撑管二,所述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各自径向贯穿的调节孔一和一个调节孔二,所述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螺纹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锁止销,所述支撑管二转动连接有将其与支撑管一紧密连接的锁紧件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不同高度的铝模板进行支撑时,只需使得锁止销螺纹连接于不同的调节孔一即可改变支撑管一插设于支撑管二内部位的长度,同时由于支撑管一插设于支撑管二,通过锁紧件一使得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相对紧密的进行连接,以适应不同高度楼层的施工场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件一呈管状结构且其转动连接于支撑管二的上端,环绕所述锁紧件一的内壁开设有锁紧螺纹一,环绕所述锁紧件一的内壁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一,环绕所述支撑管一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段沿其轴向分布的锁紧螺纹二,环绕每段所述锁紧螺纹二开设有多个滑槽二,所述锁紧螺纹二可沿滑槽一的长度方向滑移且锁紧螺纹二可螺纹连接于锁紧螺纹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5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耐磨陶瓷瓷砖
- 下一篇:一种加热管及组合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