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6959.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9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茆学华;徐建坤;廖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K1/16 | 分类号: | G21K1/16;B01J19/0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包括微化机、磁场发生器和溶液柜,磁场发生器内安装有溶液管路,微化机通过第一管道与溶液管路的入口连通,溶液管路的出口与溶液柜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溶液柜通过高落差支架安装,以使溶液柜的出液口与溶液罐装流水线具有高度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从溶液的分子微化、分子的磁向整极至溶液的输出实现管道化设计,便于实现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小分子为植物细胞复制所需的营养片断,包括单个有机小分子小于2nm的氨基酸、氨基酸酰胺、葡萄糖、蔗糖、核苷、小RNA等。将植物视为细胞复制反应器,外源碳氮同化营养通过植物营养通道的韧皮部,韧皮部与细胞器相连的细胞连丝微管,可通过生理尺寸为1.5~2nm的植物营养。因此,有机小分子具有量子化属性。
有机小分子作为植物细胞复制所需的营养片断,在植物体内进行细胞复制与增殖,是按照量子生物学的原理,即量子共振能量转移规律进行的。其中,量子共振场相互作用的原理:一对谐振子粒子各自辐射出电磁场,辐射出的电磁场辐射在对方的粒子表面上,与对方的粒子进行电磁相互作用,产生量子共振效应。两粒子达到能量平衡态时,其能量为两粒子的共振结合能,共振结合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量子属性的有机小分子是振荡粒子,当外源粒子与植物细胞复制反应器内相反方向运动振荡的有机小分子粒子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驻波共振,合成有机大分子。介质中有反向行进的两个同频率的波存在,这两个波叠加后将产生干涉现象,产生一个短频波,具有更高能量,这个更高能量产生了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的动能。
有机小分子是粒子,粒子电磁场发出的振荡波与同频率的有机小分子粒子波相遇,发生粒子间的波场相干,两个粒子波谐振产生一个合成高频波,发生量子跃迁,合成有机大分子。因为只在两个粒子之间发生量子跃迁,无能量传递,所以称为驻波。
有机小分子的振荡属性来源于静电力,而静电力来源于分子中的电荷分布;电荷电极属性又受无数的点偶极子磁排列分布调控。在讨论有机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时,按照量子生物学分子间能量转移规律理论所得到的能量分解,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表达式为:
E1-2=Eei+Epol+Edisp+Erep
其中,Eei是静电部分,Epol是极化部分,Edisp是色散部分,Erep是排斥部分。
静电部分表现为分子两极的电荷量,在未进行分子整极时,分子的电荷呈弥散性分布,致两极端部电荷量减少。当有机小分子通过强电致磁场时,分子的呈弥散性分布电荷,向分子的两端聚集,分子的场动力变强,使有机小分子的极特性明显,增强有机小分子的物理健活性与振动电动力。
因此,如何实现有机小分子整极的产业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式磁向整极装置,包括微化机、磁场发生器和溶液柜,磁场发生器内安装有溶液管路,微化机通过第一管道与溶液管路的入口连通,溶液管路的出口与溶液柜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溶液柜通过高落差支架安装,以使溶液柜的出液口与溶液罐装流水线具有高度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磁场发生器的内腔沿其高度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励磁区、分子极化区和第二励磁区;分子极化区沿其高度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强磁区、弱磁区和第二强磁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6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头
- 下一篇:一种基于MMS通讯的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