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粘度酸液配供撬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6655.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2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冯一芯;李天凡;吴可政;杨丹;魏传阳;程跃;王俊虹;杨帅;谢文成;周长林;刘飞;周朗;马辉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2;B01F15/00;B01F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酸液配供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粘度酸液配供撬,包括底座、发动机驱动泵、混合罐、液压马达、搅拌轴、排液离心泵、进液离心泵、进液管汇、液体添加剂泵和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发动机驱动泵固定在底座的一端,进液离心泵、进液管汇和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均固定在底座的另一端,混合罐固定在底座的中部,排液离心泵和液体添加剂泵均固定在混合罐与发动机驱动泵之间,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混合罐上方,所述搅拌轴通过液压马达设置在混合罐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酸液的自动化配制,提高了配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作业装备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粘度酸液配供撬。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粘度酸液体系在储层酸压改造中也逐步受到重视,储层改造中稠化酸等高粘度酸液体系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其中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试对酸压化设计方案的优化、酸液体系的优选以及酸化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高粘度酸液的配制方式较为简陋,其过程通常为:先人工将母液倒入混合罐内,再人工向混合罐内加入相应的固体添加剂和流体添加剂,然后搅拌均匀即可。但随着深井超深井酸化工艺技术的发展,压裂酸化施工的酸液体系不断变化和革新,目前的这种配制方式存在着配制效率低、配制人员劳动强度大、化工原料容易损伤配制人员身体健康等技术问题,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研发新的自动化配制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粘度酸液配供撬,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酸液的自动化配制,既能够减少配制人员与各种化工原料的接触时间,保障配制人员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提高配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粘度酸液配供撬,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发动机驱动泵、混合罐、液压马达、搅拌轴、排液离心泵、进液离心泵、进液管汇、液体添加剂泵和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所述发动机驱动泵固定在底座的一端,所述进液离心泵、进液管汇和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均固定在底座的另一端,所述混合罐固定在底座的中部,所述排液离心泵和液体添加剂泵均固定在混合罐与发动机驱动泵之间,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混合罐上方,所述搅拌轴通过液压马达设置在混合罐内;所述发动机驱动泵分别与液压马达、排液离心泵、进液离心泵和液体添加剂泵连接,所述排液离心泵连接在混合罐的底部,所述液体添加剂泵的输入端与装有液体添加剂的容器相连,所述液体添加剂泵的输出端连接在混合罐的上部;所述进液离心泵的输入端与进液管汇连接,所述进液离心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混合罐的上部,所述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连接在进液离心泵与混合罐之间。
所述底座上的液体添加剂泵上方还固定有控制室,控制室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发动机驱动泵、液压马达、排液离心泵、进液离心泵、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和液体添加剂泵的控制台。
所述固体添加剂定量送料组件包括输出筒、输入筒、螺旋输出轴、螺旋输入轴、输出马达、输入马达和用于盛放固体添加剂的罐体,输出筒竖向连接在罐体的下端,输入筒横向设置,输入筒的一端与输出筒连通,另一端连接在进液离心泵与混合罐之间的管道上,螺旋输出轴横向设置在输出筒内用于将罐体内的固体添加剂输送至输入筒内,螺旋输入轴横向设置在输入筒内用于将固体添加剂输送至管道内,输出马达和输入马达分别与螺旋输出轴和螺旋输入轴连接, 输出马达和输入马达均与发动机驱动泵和控制台连接。
所述搅拌轴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搅拌轴通过横向连接块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多根搅拌叶片,且其中一根搅拌轴上搅拌叶片的两端均向下倾斜,另一根搅拌轴上搅拌叶片的两端均向上倾斜。
所述的两根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错位分布。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6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口鼻咽喉检测工具
- 下一篇:一种鞋子用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