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伸缩式气体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2186.8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2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仪计量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气体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检测仪本体一端的进气管,进气管内滑移设置有伸缩管。进气管的侧壁内对称开设有空腔,空腔内滑动设置有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包括弹性件、止推板以及限位杆,止推板与限位杆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限位杆穿出止推板。进气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空腔与外界的通孔,弹性件套设在限位杆上,且设置在止推板远离通孔的一面与空腔的内壁之间。伸缩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限位杆远离弹性件的一端穿出通孔插设在限位孔内,限位杆远离通孔的一端穿出进气管。其在进气管内设置可伸缩的伸缩管,解决了气体检测仪的检测头无法伸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伸缩式气体检测仪。
背景技术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漏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或者仪器设备内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传感器。常用的气体检测仪通常为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其可同时检测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和可燃气体,其中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可以根据场所检测需求选配其它气体,其特头的芯片技术极大提升了气体检测时响应时间及稳定性等各项性能,并同时大幅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5593982U的中国专利,其公布了一种一种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器,包括气体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上端设有灯座以及设置在灯座上端的报警器,气体检测仪器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设有摩擦棱,气体检测仪器一侧设有进气口。气体检测仪器另一侧设有吸风机、扬声器和USB接口,气体检测仪器下端内设有工作电源,工作电源一侧设有充电插口,气体检测仪器外壳设有显示屏、控制开关和电量显示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气体检测器在使用时,利用检测仪一端设置的进气口对气体进行收集,并输入仪器中进行检测。在一些需要检测设备内部不同位置气体的含量或种类时,由于设备内部之间缝隙较小,无法将整个检测仪伸进设备内部,只能将检测头插入。但是用于收集气体的检测头长度固定,无法伸缩,导致测量的数据产生偏差,影响了气体检测仪的测量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气体检测仪,其通过设置可伸缩式的检测头,使其能够测量设备内部不同位置的气体,从而达到增加测量精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伸缩式气体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检测仪本体一端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检测仪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管内滑移设置有伸缩管;
所述进气管的侧壁内对称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设置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弹性件、止推板以及限位杆,所述止推板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杆穿出所述止推板;
所述进气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界的通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且设置在所述止推板远离通孔的一面与所述空腔的内壁之间;
所述伸缩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出所述通孔,插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杆远离通孔的一端穿出所述进气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气体前,同时向外拉伸限位杆,限位杆驱动止推板向远离通孔的一端移动,使得弹性件受压紧缩积蓄弹力,此时限位杆的另一端脱离限位孔并且收缩在通孔内。然后拉动伸缩管,根据实际需求将伸缩管调节至合适的长度后,释放施加在限位杆上的外力,弹性件自然回弹驱动止推板向空腔的内侧壁移动,止推板同时带动限位杆穿出通孔插设在伸缩管上的限位孔内,实现了伸缩管在进气管上的固定。对称设置的弹性限位件增加了伸缩管与进气管连接的稳定性,伸缩管在进气管内滑移配合使得气体检测仪的检测头能够伸缩,从而可以测量设备内部不同位置的气体,增加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仪计量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仪计量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2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待焊接电池片的传送机构